09年,由杜淳、薛佳凝主演的電視劇《租個女友回家過年》火遍大江南北。
十幾年后,租個女友回家過年的故事頻頻上演,甚至還發展成了一個完整產業。
這個租賃流程并不復雜,用戶只需通過網絡平臺,付費租用一個女孩,讓其扮演自己女朋友,來滿足某些特定需求。
這些需求有吃飯、逛街、看電影這種兩個人之間的約會,也有逢年過節時逃避家里的催婚、某個場合的應急對付......至于價格則會根據約會時長和女友等級來定。
如此“日租女友”,看上去好像充滿情感關懷,可實際這種灰色產業并不在法律許可范圍內。
近日,就有媒體通過調查,曝光了這份溫柔背后的秘密。
秘密一:會“失蹤”的日租女友
一些女孩在相關平臺發布信息時,會引導用戶支付定金,而當定金支付完成,在用戶以為馬上就能見到這位租來的女友時,殊不知屏幕背后的女孩根本不會出現。
可以說定金款一到手,女孩就如蒸發般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用戶獨自神傷。
秘密二:有“心機”的顏色操作
在這個缺少監管的領域,定然存在某些見不得光的地方。
有些女孩在發布信息時,會對自己進行系列包裝,比如冠以“高端女友”“服務優質”等標簽。
當用戶腳一跺、心一橫,花高價支付后,這些所謂的“高端女友”就會向其坦誠自己可提供賣Y服務。
而這就不僅僅是有違公序良俗,也是赤裸裸的觸犯法律紅線,同時在此操作下還可能衍生出詐騙、綁架等惡性問題。
秘密三:被“套路”的日租女友
“日租女友”平臺不靠譜,來這個平臺“租女友”的人就靠譜了嗎?
據了解,有用戶確實是因父母催婚等現實需要,無奈才來此“租女友”。
但也有部分人打著冠冕堂皇的理由,在與“日租女友”相處時失去理性,提出同樣漠視道德與法律的要求。
而遭遇這種情況的女孩,因為沒有勇氣反抗,常常選擇隱忍。
從這些被發現的“秘密”中,不難發現“日租女友”的風險所在,何況缺乏資質的產業背景下,這爆出的“秘密”應該也不過是冰山一角。
“日租女友”的盛行應該是當下快節奏社會發展的產物,其背后折射的是年輕人對于婚戀關系的低欲望態度。
據國家民政局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結婚登記1346.93萬對,2021年結婚登記下降到763.6萬對,到了2022年更是下降到只有700萬對,創下42年來新低。
而據另項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的獨居人口數達到了9400萬。
過去,人們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現在,年輕人開始思考“婚姻真的能給人帶來幸福嗎”。
而這一擔憂,其實并非沒有道理。
古往今來,成婚嫁娶的青年男女無數,可真正理解婚姻的又有幾人,他們中或出于年紀、出于風俗,出于所謂的合適、門當戶對,于是便少了份對于婚姻的思考。
也正是如此,婚后各種矛盾接踵而至,這些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年輕人的婚戀觀。
而時有發生的社會新聞,也讓本就不樂觀的年輕婚戀市場雪上加霜:
日前,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稱自己兒子被兒媳殺害后藏尸冰柜。經蘇州公安方面了解,情況屬實;
21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曾轟動全國的杭州殺妻案兇手許國利執行死刑......
每每在這類話題下,總能看到“單身保命”“結婚會使人不幸”等字眼。
有網友表示即便不會遭遇另一半的謀殺,估計也很難躲過冷暴力、PUA等精神摧殘。
于是,目睹旁人婚姻裂痕的年輕人,很多選擇了拒絕。
除了對對方人品的不確定,對自我能力的懷疑也是當下年輕人拒絕婚戀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代社會,城市很大商廈很高,而處于其中的個人卻愈發顯得渺小。
每當想開始一段感情,總有一個聲音發問:
“一個月收入多少?”
“買房了嗎?房貸還完了嗎?”
“有職業規劃嗎?以你的能力能應對35歲后的職場嗎?”
......
這些發問,讓很多年輕人認識到一個無比現實的問題——錢。
90后開始的這幫年輕人,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結婚勢必意味2個人至少要照顧4個老人。
而在孩子降生后,壓力更是直線倍增,據相關統計顯示,一個孩子從小學培養到大學,花費大概在62萬左右,且這還是一個基礎花銷。
不再是小孩的年輕人,在認清這些問題后總結出一個這樣的道理:
如果不具備結婚的能力,那結婚就是一種極端的不負責任,既是對自己和另一半的不負責任,也是對雙方父母的不負責任。
所以,自認為不具備婚姻能力的年輕人,戴上了“單身貴族”的頭銜。
今天,我們總是追問年輕人為什么不結婚。
為什么不結婚?
那是因為他們發現人生除婚姻生子外,還有其他很多存在的價值;
是因為他們太清楚為什么不結婚,而至于為什么要結婚,還沒想清楚。
如果有天,你想清楚了,那祝你遇到生命中的良人;
如果你依舊對婚戀無感,那祝你遇見更棒的自己,但也要悄悄提醒你:
不要為了應付,而卷入“租女友/男友”的合約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