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應急管理部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孫華山、鄭國光介紹了新時代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情況。澎湃新聞從會上獲悉,當前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16年、較大事故連續14年、重大事故連續8年實現“雙下降”;全國自然災害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年均7200余人,逐步降至本世紀初的年均3000余人、2013年以來降至年均1400人,特別是2018年又進一步降至1000人以下。
“新中國成立的70年是我國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搶險救援等各項應急管理事業長足發展的70年。”孫華山介紹,目前我國特色應急管理體系已基本形成,累計頒布實施《突發事件應對法》《安全生產法》等70多部法律法規。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各地制定了550余萬件應急預案。我國形成了應對特別重大災害“1個響應總冊+15個分災種手冊+7個保障機制”的應急工作體系,探索形成了“扁平化”組織指揮體系、防范救援救災“一體化”運作體系。
孫華山指出,當前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據介紹,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從歷史最高峰的2002年死亡近14萬人,降至2018年的3.4萬人;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16年、較大事故連續14年、重大事故連續8年實現“雙下降”;重特大事故起數從2001年最多時一年140起下降到2018年的19起,2019年前8個月進一步降到9起。
自然災害方面,“全面取得了防災減災救災新成效”,孫華山介紹,全國自然災害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年均7200余人,逐步降至本世紀初的年均3000余人、2013年以來降至年均1400人,特別是2018年又進一步降至1000人以下。黨的十八大以來,2013-2018年全國年均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直接經濟損失占GDP比重,較2001-2012年平均分別降低86%、84%、59%。
但同時,“未來還要面臨諸多重大自然災害的挑戰,安全生產仍處于易發期、多發期,各種風險交織疊加,應急管理事業任重道遠”,孫華山強調,應急管理部將不斷推進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著力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