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志愿者的責任心,提升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水平,2月13日,匯川區(qū)委宣傳部邀請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研究生龔騁成老師走進區(qū)道德講堂總堂,以“善舉義行,傳播愛心,散發(fā)動力,實踐關懷”為主題,為全區(qū)120名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專題講座。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長林黛君出席培訓會,區(qū)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江繼義主持培訓會。
圖為培訓會現(xiàn)場
龔老師以南北朝劉晝的名言:“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也就萬仞之深”作為開場語,強調(diào)每一個人都應重視平時的積累,如果輕視初始的積累,不屑于平時的努力,而企圖于一朝之間突然成就大事業(yè)、大學問,是不可能的事情。“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一個宣傳人,知識能涵養(yǎng)我們的道德情操,閱歷能豐富我們的人文素養(yǎng),多讀書、讀好書,才能開拓我們的思維,讓我們隨時做好激起靈感火花的準備。
隨后,她與我們分享她在香港的學習生活經(jīng)歷,并且結合當前匯川區(qū)的志愿服務工作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宣傳工作要注重細節(jié),要人性化,貼近人民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看法,過分執(zhí)著自己的見解就可能引起紛爭,如果我們對事不對人,嘗試從別人的角度去想想,尊重他人的觀點,多了解,多溝通,這樣就容易和諧共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是鏡花水月,宣傳要注重效果,而不是搞形式主義。
二是志愿者服務工作要注重對志愿者的嘉獎。她指出,志愿服務是一項“雙贏”的活動,受助者在服務中獲得舒適,而志愿者則在幫助社群的時候得到知識和技能的提升,同時還能豐富個人經(jīng)歷,體味其中的樂趣和意義。很多人總覺得志愿服務是一項只求奉獻,不求回饋的崇高事業(yè),不應大張旗鼓對志愿者進行表彰獎勵,為善固然是一種美德,默默無聞也是一種處事風格,不過美中不足的是讓別人缺少“見賢思齊”的平臺。所以嘉獎不僅是對致力于志愿者服務事業(yè)的志愿者的鼓勵和肯定,同時還能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激勵更多的人加入到其中。
三是社區(qū)的志愿服務應改變政府包辦的局面。要充分利用正式資源和非正式資源,增加自身的造血能力,建立社會化的合作機制,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私企在社區(qū)建立小超市,愛心服務點等等,以自身業(yè)務優(yōu)勢如運營網(wǎng)絡、商戶資源、專業(yè)知識來關懷有需要的人士,而社區(qū)則以服務入股,最終獲得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