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小的身軀,纖瘦的腰身,一雙透徹的清水眼。站在眼前的馮英顯得青春可愛,如果不是她親口說出她已為人母,可能怎樣也想不到她已經是一個一歲六個月孩子的媽媽。除了是母親,馮英還有一個身份,北京市朝陽區智耘弘善社會工作事務所潘家園社區服務中心社區青年匯專職社工, CBD中心工作站副站長。
孩子出生時,她一人從容面對
去年6月,一次偶然的機會,馮英看到了首都之窗網站上智耘弘善社會工作事務所的招聘信息,通過層層考核,馮英走進智耘弘善社工事務所朝陽區潘家園社區服務中心社區青年匯,做起了一位專職社工。那時,馮英23歲,她的孩子才出生5個月。
一年后,當馮英再次回憶起那段帶著孩子工作的日子時,她面帶微笑卻淚眼朦朧。2014年10月8日,國慶假期結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當所有人回到工作崗位的時候,馮英一個人在家等待著新生命的降生。“羊水破了的時候,家里沒有一個人,我給孩子的爸爸打了十多個電話,由于他正在開會,也沒有回應,我叫了一輛車,不敢告訴司機羊水破了,只囑咐司機師傅平穩開車去醫院。到醫院,一個人辦好手續了被推進產房,孩子順利出生時候,家屬也沒有趕到。”
孩子出生以后,馮英的老公按計劃回到外地上班,留馮英獨自一人在家帶孩子。在北京的婆婆公公年事已高,遠在湖北老家的爸爸媽媽無暇顧及。孩子五個月大,馮英就把他交給了托兒所,走進了北京朝陽區潘家園社區服務中心社區青年匯。
一旦工作就要鞠躬盡瘁,不辱使命。
“剛開始接手工作的時候,不知道專職社工是做什么的,身邊沒有一點資源和人脈。從只有一個QQ聯絡群到現在我已成為六十多個QQ聯絡群的管理者,我能做的就是不斷的聯系青年,凝聚青年,為普通青年建設一個好玩兒的俱樂部,一個靠譜兒的朋友圈,建設的以共青團為樞紐的地域性青年活動平臺和基層青年組織。我之所以可以如此快的適應工作,和事務所領導的關心,總干事的幫助分不開,正是他們的關愛,讓我很快打開工作局面。”談及工作的時候,馮英心底涌動了一股正能量,笑眼掛在臉上,擋不住的青春活力。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質,馮英還是潘家園街道派出所的“合適成年人”(合適成年人制度主要是在未成年刑事訴訟中父母不能或不愿出庭情況下,為未成年人挑選符合一定條件的合適成年人作為其法定代理人出庭,目的是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記得有一天凌晨2點半,派出所突然來電話,讓我去做一個孩子的‘合適成年人’,我不敢把熟睡中的孩子放在家里,只好送到爺爺奶奶家,沒想到,孩子半夜起來發現媽媽不在,一直哭到清晨我回家,嗓子都哭啞了。我哄完孩子睡下后,直接就去單位上班。”像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而馮英從來沒有因為個人問題放棄工作。
我盡量不去想不好的事情,想太多對我的病情有害無利。
生完孩子,馮英變得心情低落,心情壓抑、郁悶,常因小事大發脾氣。感到腦子反應遲鈍,思考問題困難。遇事老向壞處想,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有一段時間,馮英和老公常常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馮英說,產后的壓力幾乎讓我崩潰,老公和父母都不在身邊,我白天工作,晚上照顧孩子,精神抑郁極了。
馮英是在一次產后檢查中,得知自己的雌性激素分泌紊亂,得了產后抑郁癥。后來,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告訴馮英,她得了腦垂體腫瘤。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馮英覺得天都塌下來了。
“我盡量不去想不好的事情,想太多對我的病情有害無利。”馮英笑著對我說。其實,馮英早就應該去做手術,只是她放不下她的工作,放棄不了這個帶給她青春和快樂的崗位。
工作能帶給我青春和快樂
從開展走進中國文化、道德大講堂、心理健康講座、青少年星光自護培訓、地鐵志愿者、敬老院活動、城市體驗營、到“溫暖一冬”捐衣物、手工制作鑰匙扣等青年匯活動,馮英說,“和青年朋友們相處,我能感受到一股青春的氣息,一種正能量,我們策劃組織開展學習培訓、城市融入、交友聯誼、志愿服務、文化藝術、體育比賽等活動,我們用專業的社會工作方法開展青少年幫扶、社區矯正、心理輔導等個案工作。在工作中,我能真正感受到快樂和溫暖。”
她一年來開展活動60余次,服務青年2000余人次,聯系轄區單位、愛心企業100余個;她為未成年人做過“合適成年人”,并為犯錯的未成年人溫暖的鼓勵和長期的心理安撫,持續幫助;她被事務所評為優秀社工,順利完成了所有青年匯的各項活動項目。她說,專職社工的工作讓我的生命綻放出最青春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