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志愿哥”張軍文,在廣州公益界可能無人不知。從事公益事業十幾年,志愿服務時長達5000小時,廣州青年志愿服務飛揚獎幾乎每年都有他的身影……志愿服務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在從事公益事業期間著有20多個志愿者精品培訓課程,在一心一意做著公益的同時,張軍文也在為公益世界輸送著新鮮血液。
5000個小時的堅持,公益成了“第二生活”
每當有人問起志愿服務5000小時是一種什么體驗,張軍文都會說,日積月累,自己都沒有想到竟然已經服務了這么長的時間。用他的話來說,公益已經成了自己的“第二生活”。
1979年出生的張軍文參與志愿服務并不是為了獲取利益或者榮耀,而是當做一份追求。張軍文說,最開始接觸志愿者源于一次社區的志愿活動,在那次活動中,他深深的感受到原來在這個社會上,在我們不關注的地方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也是這次的志愿活動,讓他真正體會到原來當自己用真心去幫助他人,看到他們臉上再次出現的幸福的笑容時是那么的驕傲與自豪。
自從投入志愿者服務以來,張軍文一堅持就是5000個小時。如果按照一天24小時換算,5000個小時,至少有200天之多。雖然在平時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忙,但只要發現有人遇到困難,他總會第一時間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在從事公益事業的十余年間,張軍文如同一個沖鋒戰士,先后組織了幾百次的公益活動,不論大小事,事必親躬。正是這種無私的精神和實干的風格讓他結識到不少朋友,他們因為公益事業相聚在一起,每天為困難群體忙碌著。
他的好朋友王挺波先生回憶到:“軍文工作時就像一頭永遠都不會累的老黃牛。記得去年我們做一場公益活動,從早上五六點開始準備,一直持續到晚上十點多,大家都去歇著的時候,他還要處理現場收尾工作,從來沒有聽到他喊過累。他這些年一直在忙于公益事業,一步步的擴大志愿者的團地規模,不得不說,他真是是用生命在做公益,有這樣的朋友真的很驕傲。”
自創培訓教程,讓公益更專業
十幾年的志愿者服務經歷,是一筆寶貴的經驗,更是一筆值得挖掘的財富。為了能培養更多的志愿者,張軍文將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延伸至教研層面。
經過長期的總結和修改,他編制了《志愿者領袖創新資源公益系列課程》、《志愿者工作的開展——邏輯模式的探討與應用》、《志愿者工作組織發展價值與倫理》、《志愿服務中的項目管理》等20多個精品培訓課程。開展公益事業的同時又兼顧著團隊的培訓講師,張軍文將志愿服務與教學培訓緊密結合在一起。
作為廣州青年志愿者協會公共資源部部長,廣州志愿服務督導團成員,同時也是廣州平安小天使志愿活動的創始人,張軍文將自己的志愿服務經驗無償地傳授給每一個有志于志愿服務的人。
很多人都說張軍文這十年的志愿服務,除了那份為公益盡心盡力的精神外,更難能可貴的是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但是他自己卻說,這十年他從未覺得是在堅持,因為當一個人真的用心去做件事,用熱情去感染每一個人時,那就是享受,而他的這十年就是在享受自己對志愿服務的熱情,享受大家臉上揚起的笑容帶給他的幸福感,而未來他還將這樣繼續的享受志愿者服務帶給他的幸福,享受公益事業帶給他的快樂。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在不同人的眼里,張軍文有著不同的形象,但百變不離其宗。在福利院的孤兒們眼里,張軍文是他們的“好爸爸”,和藹可親卻不失威嚴,既能和他們玩游戲,又能教他們讀書。在老人院的公公婆婆們眼里,張軍文是他們的“好兒子”,熱情孝順,肯花時間陪老人們聊天說話,過年過節也會抽時間探望他們。在醫院的病人們眼里,張軍文是他們的“好大哥”,耐心穩重,在物資上大力資助,同時也鼓勵著他們自強不息。
8歲的小李是張軍文在孤兒院里幫助的孩子,對于小李來說,“志愿哥”不是大哥哥,而是一個溫暖人心的爸爸。小李說,“最開心的時候就是他來看我們的時候,他會帶來許多吃的,還會陪我們做游戲,有他的時候我就不會覺得孤單。張軍文爸爸說了,以后會經常來檢查我的作業,等我長大以后一定要成為像他一樣的好人。”
無論是在孤兒院、養老院還是其他福利社,總能見到張軍文身影,他就像一道閃亮的光芒,把溫暖帶進每個人的心里。如果說還需要什么回報,張軍文說最好的回報有三個,“一是能幫助到更多人,二是幫助過的人都能過上好的生活,三是更多的志愿者參與到公益事業中,更多的善長人翁也能參與到公益事業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