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屋寒暄了幾句之后,我們便開始了正式的采訪。我主要負責記錄,采訪全程,老人的語速并不快,因此記錄起來也不費勁兒,老人也并沒有因為我們這一大波人去而顯得拘束緊張,我們說話采訪時,他還是刻他的字,他回答時就停下手中的刻刀。老人十分健談,總能從我們采訪的問題中擴展出去很多,聊他的日常,他的家人,看他那陶醉的神色,我們明知他已經跑題,脫離我們的采訪內容,卻不忍心打斷他,仿佛那是一件十惡不赦的事情,會讓我們內疚難安。或許是每天獨自一人呆在這小小的工作室里無人攀談,忽而遇見我們這一大批人就忍不住多說了幾句,老人家總是這樣。我們不是常說:內心越是寂寞的人越是滔滔不絕,以此來掩飾他們內心的空虛。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我們總能看見一群老爺爺老奶奶圍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兒了,他們只是以此來排遣內心的空虛寂寞而已。再者,他們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理應喝喝茶聊聊天兒,享受天倫之樂了。想到這里,心里莫名有些酸楚。竹刻老人他不也是一位平凡而普通的老人嗎?可他卻要整天坐在這里工作,他原本就是該退休安享晚年的年紀啊!僅僅因為他的職業,因為他對竹刻的熱愛,他就必須獨自一人承受著寂寞,或許他有許多心里話想找人傾訴,可奈何無人傾聽,亦無時間。
采訪中途,老人隨手在桌上拿起一支毛筆,半分鐘的時間,就在筆桿上工工整整得刻下了“湖州師院”四個字,其刀法之精湛純熟,令人瞠目。
將近一個小時之后,我們的采訪結束了,然而當走出“一泉齋”時,卻有些不舍。不舍那位坐在角落專心竹刻的老人,不舍那件狹小卻充滿溫情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