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人員給志愿者做應急自護培訓。記者黎旭陽攝

《志愿服務崗位能力培訓教材》一套四冊。記者黎旭陽攝
80余萬字教材由廣州志愿者學院組織編寫 獲團中央等單位推薦
廣州日報記者任朝亮 通訊員許嘉琪
為慶祝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及第三個“廣州志愿服務行動日”,近日,團市委聯合廣州志愿學院舉行志愿服務崗位能力培訓教材首發儀式暨突發事件應急訓練。來自全市各高校、NGO組織的志愿者代表逾百人出席了活動,并在活動前為“3·1”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襲擊事件中的遇難者默哀。
當天,由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中國青年工作院校協會聯合推薦,廣州志愿者學院組織編寫、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全國首套志愿者專業培訓教材正式發布。團市委書記魏國華與廣東省社工與志愿者合作促進會會長、廣東青年職業學院譚建光教授、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張晉升教授、中國志愿服務金獎獎章獲得者李森共同為教材首發揭幕,并向志愿者及培訓講師代表贈送了教材。
活動中,廣州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U培訓”精品課程視頻正式開拍,視頻內容將涵蓋突發事件應急訓練等廣大青少年應知、應會的知識技能,并以網絡公開課的形式供青少年學習。
最后,廣州市公共安全管理學會專業老師現場講授突發應急事件訓練課程,以實景再現、情境模擬的形式幫助參加活動的志愿者學習在突發事件中應急自護的本領。
線上“U培訓”開拍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為了向廣大志愿者提供更便捷、更實用的志愿者培訓服務,團廣州市委先行先試,在全國率先開展“智慧團建”建設試點工作,并依托“智慧團建”將志愿者培訓與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緊密結合,將培訓課程搬到“線上”。
當天開拍的U培訓精品課程,就是將廣大志愿者喜聞樂見的實用知識技能制作成視頻,以網絡公開課的形式提供給有需要的志愿者,使之能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通過在線學習提升自身的志愿服務知識技能。
與此同時,為確保志愿者培訓能夠常態化開展,廣州志愿者學院也精心組織了一批客座教授和社會化師資隊伍,他們中有李家華、丁元竹、沈杰、江汛清、譚建光等青少年工作專家學者,也有袁岳、鄧飛、王克勤、翟雁等公益先鋒,還有熱心于青少年教育培訓事業的公務員、教師、企事業單位職員。
據廣州志愿者學院負責人邱服兵透露,在今后的志愿者培訓中,這些客座教授和社會化師資隊伍不僅能將自己的學術觀點、心路歷程在網絡上與廣大志愿者分享,也將經常把教材中的內容轉化為具體課程,通過“U培訓”平臺提供給廣大志愿者。
應急自護培訓受志愿者歡迎
“這些課程是學校沒有的,我很慶幸能夠參加這樣的活動,既學到了本領,又享受到了做志愿者的快樂。”來自華師附中的李旭日同學說道。
面對“3·1”昆明火車站發生暴力恐怖襲擊事件,廣州志愿者也在追問,志愿者如果遇到類似情況,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和他人。當天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便是實景應急模擬培訓。廣州志愿者學院邀請了廣州市公共安全管理學會的專業老師以情景模擬的形式,手把手給志愿者傳授應急自護及幫助他人的知識技能,通過實戰演練的形式,教給志愿者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如何正確地行動。“身上的背包、旁邊的桌椅、建筑物都可以成為有效的避險工具……遇到突發事件,千萬不要慌亂,保持冷靜,有序逃離,避免造成擁堵踩踏……”培訓老師與志愿者們邊講解、邊演練。
“我們有責任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填補現有教育體系里存在的空白,充分發揮團校和志愿者學院服務青年,服務社會的功能。”市團校校長、志愿者學院負責人邱服兵說道。
歷時三年打磨教材
為給廣大志愿者提供專業化、科學化的培訓,在團市委的指導下,廣州志愿者學院先行先試,自2011年開始就在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標準化發展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并研發建立了志愿服務崗位能力培訓體系,首創性地建立了以志愿服務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基礎級、骨干級、領袖級和專業領域為主要模塊的課程體系,在全國率先建立起國內志愿者培訓標準。與此同時,團市委、廣州志愿者學院還組織起來自國內及港臺地區的志愿服務領域專家、學者和志愿者領袖開始編寫《志愿服務崗位能力培訓教材》(全四冊)。據悉,該教材共分為基礎級、骨干級、領袖級和專業領域四本,共28章,達80余萬字。教材根據志愿者的服務時數與崗位角色,分層分級,由淺入深,為不同的志愿者提供相應的學習內容,“《志愿服務崗位能力培訓教材》是一套系統化、專業化較強的志愿者培訓教材,也是廣大志愿者在從事志愿服務活動時不可多得的參考書。”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黨組書記侯寶森評價該教材時表示。
該教材是全國首套系統性的志愿者專業培訓教材,目前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與中國青年工作院校協會正聯合向熱心志愿服務的各界朋友推薦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