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過去了,志愿者高鵬的耳畔還時不時會回響起鄉村孩子發自內心的笑聲。“那一次的支教活動實在太難忘了,我教鄉村孩子做樹葉畫。看到隨處可見的樹葉變成一件件藝術品,孩子們又驚奇又興奮。”高鵬說,自己只是發揮了特長,卻給鄉村孩子帶來那么大的快樂,讓他獲得極大的滿足。
去年7月、10月,大連晚報聯手安利大連分公司,兩度發起“72小時支教行動”。22位志愿者發揮各自特長,為兩所鄉村小學的208名孩子上了12堂公益課。同時,志愿者們還力所能及,集合社會力量,為兩所學校解決了實際問題。
新聞回放:
兩次支教行動12堂公益課
去年7月,本報與安利大連分公司聯手,在大連地區首度發起“72小時支教行動”。其含義是面向社會征集有特長、有愛心,或者有勵志經歷的志愿者,為鄉村孩子們奉獻3天72小時的時間。其中一天時間調研和了解鄉村小學的情況,一天時間策劃和制定支教方案,購置所需教學用品并備課,再用一天時間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公益課。
首度支教活動在普蘭店墨盤鄉于屯小學展開,10名志愿者發揮各自特長,音樂課、美術課、花樣跳繩、扎染、手工制作、簡筆畫等等,花樣翻新,寓教于樂。106名鄉村小學生興致勃勃,樂在其中。授課結束后,孩子們還在老師的指點下,通過一場校園藝術節展示所學成果。
暑假過后,“72小時支教行動”又舉行了第二季活動。這一次的行動目標鎖定為普蘭店大譚希望小學,除了公益課外,志愿者們更是設定了“籌集善款”、“援建水房”等任務。本報與安利大連分公司聯手,面向市民征集閑置物品,500余件愛心物品在5小時內被“搶”購一空,共籌得1.7萬元善款。10月26日,12名志愿者來到希望小學,不但為102名孩子上公益課,舉辦藝術節,更援建了一個小水房,還在學校的走廊里建了藝術窗,為學校的興趣小組捐了臺相機。至此,兩季支教行動,22名志愿者共為208名鄉村學生上了12堂公益課。
三度支教:
22名記者將走進莊河村小
兩度“72小時支教行動”,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反響。為此,本報和安利大連分公司特別成立了“捐時間志愿者服務隊”,計劃將支教行動常態化。
11月8日是第15個記者節,大連市記協、大連晚報社、安利大連分公司將聯手開展第三季“72小時支教行動”。這一次的志愿者將由我市各新聞媒體的優秀記者組成。市記協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孫友深介紹,希望通過這樣一場特殊的“記者走基層”活動,建立優秀記者與鄉村孩子交流的平臺,用愛心奉獻的方式,迎接第15個記者節。
參與此次活動的22名記者中有部分2013年度省市優秀新聞工作者,既有電視媒體記者,也有廣播、報紙、網絡記者,他們將結合個人成長經歷的主題,為鄉村孩子上勵志課,并為學生贈書。同時,6名安利志愿者也將帶去手工制作、安全教育等公益課,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第三季支教行動將在莊河步云山鄉中心小學展開。這是一所始建于1928年的古老學校,位于莊河最北部山區步云山鄉謙泰村,學校共有12個班級,313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