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1歲的曹國興患有先天性侏儒癥,出生不久便被遺棄路邊,幸得磁縣北賈壁村王紅花老人收養并悉心照料。老人臨終前,把曹國興托付給自己的兒子曹中艮繼續撫養成人。如今,曹國興又不幸患上癌癥晚期,曹中艮夫婦為給他治病用房子抵押貸款背負了一身債務也不放棄,曹中艮女兒曹翠弟為照顧這個弟弟堅持“帶弟出嫁”。一家三代人愛心接力,21年如一日,給予了曹國興堅強的依靠和家的溫暖,演繹了一段“不是親生勝親生”的佳話。
1.善良母親撿回可憐嬰兒 "遇見就不能見死不救"
曹中艮一家住在磁縣北賈壁村,是太行山區的一個較大山村,驅車蜿蜒略窄山路,兩車相會都需十分小心。
說起曹中艮的母親王紅花,村里的街坊都會贊她心地善良。1993年春節前,太行山正是寒冷的時候,這位富有善心的老人,從村外回家的路上,意外發現一個小棉被裹著的嬰兒。她試探著撫摸孩子的臉龐,氣息柔弱但仍濕熱,沒有時間再多想,她趕緊將孩子抱起,回了家。
揭開單薄的被褥,王紅花在里面發現了一張紙條:“1993年7月29日”,還有一個小奶瓶。男嬰已凍得嘴唇發紫,哭聲非常微弱。看著剛出生幾個月便被遺棄的孩子,這位年僅六旬的老人,有一種心疼得說不出的滋味將孩子緊緊裹入懷中。
曹國興(前排右一)和他的養父母、姐姐一家。河北新聞網記者 原付川攝
又是用熱水暖,又是摟在懷里焐,折騰了多半天,渾身冰冷的男嬰終于暖和起來,身體也恢復了活力,過了一會兒,王紅花仔細觀察男嬰發現,他比同齡孩子的腦袋大、四肢短。經過醫生檢查,孩子患有先天性殘疾,“長不大的侏儒癥,而且無法醫治”。“不管這個棄嬰有啥病,既然讓我遇見,就不能見死不救。以后,這個孩子跟我們就是一家人了。”王紅花征求家人意見后,給孩子取名“曹國興”。盡管家里經濟條件并不好,但是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王紅花還是想盡一切辦法,攢錢買奶粉,精心照顧這個可憐的嬰兒。
在王紅花的精心照料下,曹國興漸漸長大,但他的身高卻遠遠落后于同齡孩子,而且四肢無力、走路不穩。經醫生檢查,曹國興患有先天性侏儒癥,成年后身高超不過1米2。此后,王紅花多方求醫為孩子治病。幾年下來,這個僅靠務農為生的家庭已是債臺高筑,但王紅花從未想過放棄。值得欣慰的是,幾番治療后,曹國興可以正常行走了。
2.老人臨終叮囑"把他當親兒子" 曹中艮接過母親"愛心接力棒"
隨著老人年紀漸長,身體大不如往常,特別是診治患有食管癌后,健康狀況越來越不好。
那時候,國興才5歲多,作為大兒子的曹中艮,和媳婦吝思清商量后,將孩子接到家里繼續照料,“家里條件不好,但是有我們吃的就有國興吃的,從來就沒把他當外人。”
曹中艮夫婦無論出門還是在家,對于小國興都格外用心。特別是不在家的時候,他們都要叮囑女兒看管好弟弟,不能讓跑在外面受別人的欺負。
2004年,王紅花因病去世。老人臨終前,拉住大兒子曹中艮的手,反復叮囑:“我的日子不多了,現在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國興。你要把他當親兒子,好好地把他養大……”
聞言,曹中艮跪在床頭,淚如雨下,哭著承諾:“娘,您放心,國興早就是我的親兒子了,他和女兒翠弟一樣,都是我們的心頭肉。”反復再三的叮囑,成為老人的遺言。
自此,彼時43歲的曹中艮接過母親的“愛心接力棒”,和愛人共同擔負起照顧小國興的重任,并且以父子相稱。作為姐姐,在曹翠弟的意識里,從小就把國興當做親弟弟,直到后來他在市區上學開門市,她還是放心不下擔心弟弟在外受氣。
3.夫婦倆成"老師" 懂事國興終能自食其力
看到別家的孩子都去上學,小國興也想走進教室。
但是,看到身材矮小的曹國興,夫妻倆很擔心他的自理能力。為讓孩子上個好學校,將來能夠自食其力,他們還是費盡周折,把國興送到一家私立民辦學校。“學習費用是高了些,因有生活老師負責,我們才放心。”曹中艮說,他們每隔幾天就去學校看孩子,別看他身體殘疾,但是非常聰明,老師都夸他學習好。
家里的幾畝地靠天收剛夠吃,日常花銷全靠爸爸打零工掙的那點錢。送國興上私立學校,使本就困難的日子更顯緊張。好在曹國興很聰明,學習非常刻苦。
兩三年后,這所民辦學校解散,國興也回了家。盡管成績優秀,但考慮到身體殘疾的現實,家人不可能時刻在學校陪伴左右,萬不得已讓他輟學。于是,曹中艮夫婦成為國興的“老師”,讀書、寫字、算數……慢慢地,勤奮好學的小國興漸漸長大。“碰到不認識的字,我們都讓他標出來,如果家里沒人,他就查字典自學。”曹中艮愛人回憶,國興自學的勁頭很高,不只是教科書,還看了許多的課外書,特別是對電子修理、發明興趣濃厚。
13歲那年,曹國興享受殘疾人優惠政策,在市內一所中專學校免費學習了三年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
有關部門看望曹國興贈送生活用品。資料圖片有中國文明網邯鄲站提供
曹國興在邯鄲市學習期間,白天上課掌握理論知識,課余就擺地攤修手機掙錢。那時,曹國興每天也就二三十元的收入,他用掙到的第一筆錢給曹中艮夫婦各買了一件衣服:“爹、娘,我現在能掙錢了,這是孝敬你們的。”衣服雖然廉價,但夫妻倆卻視為“珍寶”,兩人高興得一夜沒睡著覺。
終于能夠自食其力,曹國興憧憬著未來美好的生活。再后來,他在邯鄲租房開了一間手機維修門市。扣除房租等硬性成本,每月還有些結余,生活逐漸有了起色。放心不下國興一個人在城市里打拼,他的媽媽和姐姐常到市里照顧他。
姐姐曹翠弟說,“弟弟很能吃苦,常熬夜修手機……每天還起得很早。”
4.用房子作抵押舉債治病 好姐姐堅持"帶弟出嫁"
看到兒子可以靠手藝自食其力,曹中艮、吝思清夫婦也非常高興。然而,誰也沒有料到,一場不幸正悄然降臨。2014年4月,曹國興突然感覺身體不適,看了好多醫生都不見好轉,從磁縣、邯鄲直至石家莊,最后在省二院檢查確診,結果是“鼻咽癌晚期”。
看到診治結果,曹中艮一家懵了。沒有辦法,事到如今,只有選擇堅強振作。曹中艮說,萬萬沒想到含辛茹苦拉扯大的殘疾孩子竟如此命苦。“我們決不放棄,因為我們一家人已經生活了21年,國興雖非親生,但是在我們的感情里,他從來不是外人。”曹中艮說,無論如何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想法給國興治病。
吝思清說到動情之處留下了淚水。長城網記者 阿振中 攝
曹中艮夫婦都是農民,靠種地和外出打工為生,家境一般。近半年來,由于治療費用高昂,家中全部積蓄花光了。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向親戚朋友借。一千、兩千……只要能借的,都借了,一心想挽救他的生命。“已經花了5萬多了,到現在還有部分醫藥費沒跟醫院結算。”曹中艮說,鄉親們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想方設法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爹、娘,別給我治了。你們養活了我20多年,我本想長大后掙錢報答你們,沒想到又拖累你們。”病床上,曹國興一席話令曹中艮夫婦心如刀割。
無奈之下,曹中艮夫婦和曹翠弟商量,能否用房子作抵押貸款。“只要有一線希望就絕不能放棄治療。別說用房子作抵押,就是把房子賣掉,我也毫無怨言。”曹翠弟斬釘截鐵地說。
“不接受我弟弟的不嫁,不管我弟弟的不嫁,不同意和我一塊照顧弟弟一輩子的不嫁。”
為了照顧好國興,只比他大五歲的曹翠弟也沒少操心。國興到邯鄲上中專時,曹翠弟為方便照顧弟弟,就到學校附近的飯店打工,定期到學校幫他洗衣服,為他買生活用品。國興課余時間擺地攤,她跑過去幫忙看攤。畢業后,國興在邯鄲市郊區開了一家手機維修的小門市。她又主動幫著看門市,為他做飯洗衣,無微不至地照顧他。 “不接受我弟弟的不嫁,不管我弟弟的不嫁,不同意和我一塊照顧弟弟一輩子的不嫁。”這是曹翠弟給自己立下的“帶弟出嫁”的規矩,很多男孩子都被這一條件嚇跑。2009年,她在邯鄲打工時認識了一外地小伙子,兩人情投意合,小伙子也愿意做上門女婿照顧國興,于是兩人很快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僅過了一年,不堪重負的小伙子就選擇了離婚。吝思清說,由于至今仍堅持“帶弟出嫁”,曹翠弟到現在都沒有再婚。
5.各界"愛心接力"救助 曹國興說他是個幸福的孩子
曹中艮夫婦介紹,曹國興受盡病痛折磨,現在情況大為好轉,說話、吃飯基本不受大的影響,“只是每隔二十多天得去做一次化療”。而在接受治療過程中,聽聞他們一家的故事后,醫院還有病友也都伸出援助之手。
如今,磁縣北賈壁鄉、民政局等部門業已“愛心接力”,通過辦理“五保”等方式,盡全力予以救助。
據磁縣民政局相關人員介紹,曹國興除了可以最大幅度享受農村醫療保險外,當地醫院還決定減免部分費用,該局按照程序給予一定數額的“大病醫療救助資金”等。
曹國興寫給民政局領導的器官捐獻意愿書。長城網記者 阿振中 攝
治療期間,曹國興很樂觀、堅強,從未沮喪失望。他在病床上經常說自己是一個幸福的孩子,擁有溫馨的家庭。如果有一天身體能夠康復,他還想開門市修電腦、手機,努力掙錢回報養父母的養育之恩。“我的親生父母雖然拋棄了我,但我的奶奶和養父母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的一生雖然遭遇了很多不幸,但也遇到了許多好心人,我對社會充滿了感恩。”曹國興說,如果自己能痊愈的話,一定要回報父母、回報社會;治療不好,我將會將身上擁有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來回報社會……”
(本網根據稿件《大愛無邊 磁縣兩代人接力照顧殘疾棄嬰不離不棄》、《曹中艮一家三代人連續21年撫育殘疾棄嬰成長》綜合,感謝中國文明網·河北站、邯鄲站提供素材)
編輯點評
愛,就是這么奇妙,他無影無形卻無處不在,它的傳遞來自于人心。曹中艮一家三代人運用接力的方式,20多年如一日,用他們無私的愛溫暖了曹國興,也溫暖了整個社會。他們只是平凡的普通百姓,但是他們的故事卻勝過那些韓劇、美劇。這一家三代人的愛心與堅持讓人肅然起敬,他們的故事令人感動。我們的社會需要的就是這種無私的大愛,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學習他們孝老愛親的精神,讓全社會充滿愛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