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來鍍金的我不要!”
經過了幾天鎮上的集中培訓,首批大學生村官進村正式開始工作。來到鄉間地頭,看到塑料大棚,學生們平靜而嚴肅,“要做的事情挺多,我們首先是熟悉情況。”面對新來的大學生,村領導很實在:“你要是扎根來的,我一百一歡迎;你要是來鍍金的,我不要!”
在這之前,他們在鎮上進行了為期4天的培訓,還參觀了平谷的示范新農村。4天來,來自聯大的王鵬記了30多頁筆記,“比在學校上課還認真。”
“農村經濟政策、村民委員會組織及主要任務、農村黨建工作……”大學生村官們仿佛走進了另一所“學校”。對于“自個兒村”的情況,學生們也詳詳細細地記在筆記上。“我們村有1000多人”、“我們村大桃特棒”,閑聊的時候,大家興致勃勃。
大紅的聘書發到了學生手中,拿著聘書,學生們進了村。
二條街村的村干部帶著新來的兩名村官王麗娜和劉亞鵬一進村就先下了地。“來我們村,先別說干什么活,先得熟悉情況。”
法律專業的蔣里莊村村支書助理王彩虹正在準備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一些法條。“到了村里,我得看看這些東西和農戶怎么能銜接上。”
如今,大學生們有的住在馬坊鎮政府,有的住在村里。吃飯都到鎮上,大家都感覺“條件很不錯”。考慮到他們來回方便,鎮里還給他們配了自行車——嶄新的“永久”牌,500元一輛。在村領導正式領他們“進村”之前,有的學生就騎著自行車率先進村“考察”去了。
但是洗澡成了個問題。程宣輝告訴記者,一個星期沒能洗澡了,“我也沒好意思問。剛來的,不敢提什么條件。”
如今,平谷馬坊鎮村支書的工資每月800元,而剛來的大學生村官月工資能到2000多元,北京市還給他們上全套保險。他們在農村到底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他們能否留得住,這不能不讓人關注。
二條街村的李書記說,“來了大學生我們歡迎。但他們成與不成,將來有多大作用,還得以后看。”
【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