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過去了,與其說它是消費者的節日,不如說是中國消費者的訴苦日。而3·15晚會,一直就是訴苦者的聚會,但漸漸的人們對這樣的聚會已然表現出了冷淡的態度。
“消費與環境”是今年3·15的主題,這個主題的含義是什么?從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角度講,"消費與環境"的含義是: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權利;倡導健康、文明的消費方式,節約資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消費保護環境
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一直是人們期待的,但是相反的,在令人瞠目的劣質“OK”鏡害人、不合格燃氣熱水器致人死亡、啤酒瓶爆炸傷人及有質量缺陷的汽車導致人員傷亡等事件接連曝光之后,毒奶粉、問題疫苗、超標食用油等披露仍然不絕如縷。到今天,人們似乎不知道到底該吃什么、喝什么
讓我們先來看看住房,消費者除了要拿出畢生積蓄、忍受高昂的房價外,還要因為面積縮水、產權證遲遲辦不下來、物業糾紛等問題,與財大氣粗的開發商進行艱苦的抗爭。也許需要3-5個月,也許需要3-5年,也許更久。。。。。。
再看看汽車,隨著價格的降低,越來越多的經濟型汽車進入了平常百姓家庭,但有關汽車質量的糾紛,消費者和汽車生產廠家常常是各執一詞,而受理投訴的國家有關部門判斷是非時又面臨著相關法律不完善,無據可循的尷尬局面。
在剛剛走過的一年,我們見證了一系列使用多年的知名名牌相繼被曝出質量安全問題:芬達美年達可能致癌、博士倫藥水安全風波、麥當勞油炸食品危機,還有上海的長江醫院上演的“送子神話”……。一系列消費事件顯示著我們所處的消費環境離“和諧”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