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過長大了要報答您,現在我大學畢業工作了,張寧叔叔,您在哪里啊?”昨日,浙江紹興文理學院的教師張代宇向本報求助,急尋資助他上過7年學的武漢恩人張寧。
張代宇是恩施建始縣官店鎮人。
小學三年級時,作為貧困生,受到希望工程的資助。從那時起,張代宇每學期都能收到一筆匯款,本來只是受助讀完小學;可直到初中畢業,捐助款還是一如既往地寄來。
給他寄學費的是武漢一位名叫張寧的叔叔。張代宇說,當年他們一直保持著書信來往,張叔叔每學期都給他寄文具和書籍,寫信鼓勵他好好學習。
初三畢業的那年暑假,張代宇和張叔叔失去了聯系。后來他曾托在武漢的老鄉按信上的單位和地址找過,但沒這個人。
張代宇說,由于雙方從未謀面,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張叔叔的那一手好字,他跟著學,現在的字也寫得不錯了。
正是張寧叔叔那么多年的默默資助和鼓勵,張代宇才沒有輟學,直到考上大學。去年,他畢業后在浙江紹興文理學院當了老師。
他說:“常言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和父親一直惦記著張叔叔,找他的意義不在于還錢,而是覺得交往這么多年,他就是我們的一個親人……”(來源:楚天都市報 作者:記者張皓 網編:方禮綱 )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