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腦海里一直在串聯三個事:
第一件,在中央電視臺的《小催說事》和《新聞聯播》里看到的,兩個本來素不相識的人通過一件小事互相扶助。第二件,在中央電視臺的《早間媒體報道》看到的,是一個尋人啟示,大意是一個人尋找一位在幾年前給了他15萬看病的好心人,因為受幫助的人現在有錢了,想把錢還給曾經幫助過他的恩人。第三件,也是一個類似的尋人啟示,一個曾經的貧困大學生在參加工作之后,希望能把錢還給當初為他提供學費的一個好心人。
這三件事都有一個共同點:當初受到幫助的人在有了一定能力之后,希望回報當初提供給他們幫助的人。從這三件事的過程來看,當初提供幫助的人都沒有要從對方得到回報的想法。而且我相信,大部分人也都和這三個事件中的好心人一樣,付出但是不圖回報。因為,我們從雷鋒時代的“做好事不留名”到當代的小平同志“以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名義”捐助希望工程,一直保持著這樣一個傳統美德:施恩不圖回報。
這樣看來,受助者的“回報”好似有些多余。但是在我看來,這樣的“回報”才最符合對當初“施恩”者的初衷。因為這樣的“回報”并不是一個“欠債還錢”的過程,而是一個傳承優秀道德風尚的過程。
恐怕這個世界中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從沒接受過來自他人的無私幫助。因此,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報有一顆感恩的心,去繼續幫助別人,那么我們的世界將會變的更加美好。此時我想起了一首曾經廣為流傳的歌:
愛是love,愛是amour
愛是rak,愛是愛心,愛是love
愛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
愛是無私的奉獻
我們都在愛心中孕育生長
再把愛的芬芳灑播到了四方
我們要在愛心中大聲地歌唱
再把愛的幸福帶進每個人的身上
愛會帶給你無限溫暖
也會帶給你快樂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