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92歲抗戰老兵微博尋找親人
2011-05-18

92歲抗戰老兵微博尋找親人

2011年05月18日 來源:青年時報


楊良平老人和新昌的孫輩交談  

  ■《云南抗戰老兵微博尋親記》后續

  這個5月,92歲的抗戰老兵楊良平,從云南保山回到了故鄉浙江新昌。歷經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臺兒莊戰役、松山戰役,直至抗戰勝利,楊良平8年沒下過戰場。從烽火江南到滇西抗戰橋頭堡,楊良平用腳丈量了每寸土地。

  但回鄉的路,老人走了74年。

  A

  他的家,在紹興新昌

  5月15日下午,白發蒼蒼的楊良平站在西子湖畔,呼吸著闊別半個多世紀的空氣。患有糖尿病的老人,視力已經嚴重衰退,但精神矍鑠。身著灰色西裝,戴著新草帽,胸前佩帶民間志愿者送來的“中國印緬遠征軍”的紀念章,這是老人最光鮮的打扮。這位從士兵晉升為少校軍官的老兵,從沒得到過軍功章。老人說,平時他都把紀念章放在口袋里,為了這趟出行,特意戴在了胸前。

  拄杖在北山路上行走,眼前是模糊的湖光,身邊團聚著女兒、侄孫女和關愛老兵的志愿者,老人臉上浮起了笑容。

  1937年,楊良平離開家鄉到了上海,接著來到杭州南星橋一帶,隨浙江保安團接受半個月的基本軍事訓練。在這里,18歲的新昌子弟楊良平學會了打槍,接著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71軍36師,匆匆上了淞滬戰場。從此一路烽火,和親人失去了聯系。“他是保山地區現存作戰經歷最為豐富的抗戰士兵,是活著的歷史”,云南學者李正這樣評價老人。

  今年3月,在李正的幫助下,通過志愿者們的接力(詳見時報3月23日報道《云南抗戰老兵微博尋親記》),楊良平和家鄉的親人取得了聯系。5月8日,楊良平在李正和女兒楊江華的陪伴下,登上了回鄉的航班。這次回鄉,老人企盼實現兩個最大的心愿:一個是到紹興新昌,在父母的墳頭叩首;另一個是到南京,同生離60年的結發妻子陳恂相見。

  那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

  過去10天,老人到了上海、新昌、杭州、南京。一路行來,老人對親人、志愿者和媒體,不斷述說過去的故事,時常大哭。這些噴涌而出的記憶,被他在心底壓抑了70余年。

  2010年,家里一位晚輩向老人詢問抗日遠征軍的歷史,老人首次吐露了隱藏的過去。一直以來,他被云南保山當地人稱作“上海師傅”,因為精于木工、漆工而受到尊敬,還曾在1958年被評為全國勞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他和現在的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在保山平靜生活。今年2月25日,云南學者李正采訪了老人,知曉了他回鄉的心愿,為他奔走尋親,也開啟了老人塵封的記憶。

  作為軍人,楊良平歷經了“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那是1937年,楊良平隨部隊從上海退到南京,再從南京退到長江邊。那一年的12月,經過南京的楊良平目睹下關碼頭附近江面浮起了許多尸首,“后來才知道,那就是南京大屠殺”。“上海沒了,南京沒了,那是最危險的時刻”,老人咽著淚說。

  8年征戰,楊良平身上留下了十幾處彈痕。最險的傷痕,分別來自淞滬戰場和松山戰場。

  1937年,在上海參加淞滬會戰,老人記得,“那么長的時間,老百姓都沒見到一個,天天在戰壕里面打仗”。一天,子彈擊中了老人的后腦,鋼盔被擊穿,在他頭上留下了傷痕。今年5月9日,老人來到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看到了一個作為展品的鋼盔,嚎啕大哭。

  1944年,老人加入國民革命軍第71軍88師,作為在滇西遠征軍的一員浴血奮戰。在松山戰役,他的兩腿都被擊穿,被送到后方美國人開辦的醫院治療,然后又回戰場。

  抗戰勝利后,部隊從芒市機場調防前往東北,楊良平得知此行是去“打中國人”,“中國人怎么能打中國人?”楊良平于是“開小差”,離開了部隊。

  C

  父母墳頭 老人痛哭失聲

  戰亂歲月還在繼續,成為平頭百姓的楊良平,就此隱藏了自己的過去。他來到南京,在南京京浦鐵路局就職。1949年,他和陳恂結婚。1952年,兩人在山西離散。后來,楊良平輾轉到了滇西。戰爭的傷痛逐漸沉淀,楊良平組建了新的家庭,日夜思念回不去的故鄉。

  今年5月10日,老人回到了新昌,迎接他的是100多人的大家族。新昌楊家在老人一輩有7個兄弟姐妹,現在只有他一人還在人世。“74年了!74年了!”老人尋訪故地,不停念叨著這句話。第二天,老人來到了父母的墳頭,哭訴心聲:“我七十多年沒回來了,請原諒我啊,我當兒子的不敬不孝啊……我是去打日本人啊,我沒辦法啊。”周圍的親人都紅了眼。

  楊家祖屋原在新昌下市街太平缸巷,有三間老屋,現在已成為高樓。老人眼睛只剩下一點光感,他靠著一雙手,撫摸子侄親人的手臂,撫摸故居門口的老井,撫摸老家橋梁的欄桿,感知離散74年的親情。

  在家鄉新昌,老人停留了5天。剛開始,老人聽不懂家鄉話,志愿者靈融說:“親人說著家鄉話讓他猜,只要是好吃的,老人基本都能猜到!”慢慢地,老人憶起了一些家鄉話。等到了杭州,老人已能說一些地道的新昌短句。侄外孫女沈波在杭州工作,初見老人時直呼“鄉音未改”。

  昨天,老人趕赴南京,與結發妻子陳恂相見。尊重老人和他家人的意見,媒體和志愿者都未跟隨。就此,老人的兩大心愿都得到了實現。

  依依不舍離開新昌,楊良平為后輩留下了贈語:“做人做事要憑天地良心,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這位老兵語句鏗鏘。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