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城市中有這樣一類“穴居者”,他們的家不在高樓大廈,不在低矮平房,甚至也不在貧民窟,而是在各種各樣的“洞”里:地窖、暖氣井、涵管、防空洞……也許不溫暖,但至少可以遮風避雨;也許不明亮,但至少可以安身棲息。家是一個洞,洞是一個家。一塊小小的空間,支離破碎。一個個穴居地,多少故事…… 吉林長春伊通河畔,陳宇張學蘭夫婦“穴居”在一個建在山包下的菜窖里 菜窖里很寬敞,約有100多平方米,高約2.5米。靠近出口處的高處,有一張鋪著被褥的床,摸上去濕漉漉的。 “家門”只有一平方米大小 墻角,一支點燃過的蠟燭孤零零 1981年,陳宇和女青年張學蘭兩情相悅走到了一起。新婚后的日子雖然甜蜜,但陳宇不務(wù)正業(yè),經(jīng)常四處作案。1983年,陳宇被判處無期徒刑。1995年,陳宇走出監(jiān)獄大門,然而,他們的房子早已因生活所迫被妻子賣掉。10多年來,苦等丈夫歸家的張學蘭受盡了別人的白眼,歲月無情的折磨使她的精神失常了。
暖氣井里的家 老于是北京人,曾在二建公司做了42年焊接工,曾經(jīng)有一個美滿的家庭。1991年,他因為他人強占自己房產(chǎn)一事而陷入官司之中。4年后,他和愛人離了婚,他主動將自己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貼補給正在上學的孩子。老于不愿給其他親戚和朋友添麻煩,一邊打著官司,一邊靠洗車等零活謀生。有一次他聽說這里有井可以住人,附近還有洗車的生意,就搬了過來。 一個小伙子在“家”里睡覺 被掀開蓋的暖氣井 準備下井 以洗車為生 老于對住在井下的形容是“說不出是什么滋味”。每當黑夜,61歲的他在井下很多時候不能入睡,他想他的孩子和老伴。其他住在井里的幾個人都是北京人,年紀都在40歲以上,生活拮據(jù)。 61歲的老于點燃一根煙 防空洞里的家 洞內(nèi)的“臥室” 冬暖夏涼的防空洞最適合做水果倉庫適合做水果倉庫 小女孩在洞里長到兩歲了 電纜井里的家 鐵路涵洞里的家 樓梯道里的家 涵管里的家 棲身城市涵管,身下污水長流。南昌市濱江大道與三經(jīng)北路口交接處,一名被附近居民稱為“都市野人”的青年就這樣生活了兩年。 在1.3米高、直徑約1米的涵管內(nèi)一住就是兩年 江邊觀望 生存工具 撈魚充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