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經驗,工作人員斷定他是一名十足的跑站者,在交涉過程中,工作人員從他身上發現了一張皺巴巴的信紙,紙上詳細地標注了武昌、上海、南昌、鷹潭、上饒等十多個城市的行走線路,都是分布在鐵路沿線已跑完或將要跑的城市救助站。工作人員稱,他們還是第一次發現如此不可思議的跑站線路圖。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頒布施行,宣告在中國運行了20多年的收容遣送時代的結束和救助管理時代的來臨。近3年來,條例實施過程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音。一些社會閑散人員糾集成幫,鉆救助政策空子,騙取國家救助資金,業內人士將他們統稱為跑站者。
跑站者以救助為名,通過虛報假地址,從救助站騙取火車票后,再到售票窗口退票,或低價賣給準備買票的乘客。負責跑站騙票的人在行話中叫做馬仔,馬仔的上頭還會有更大的老大,每名老大手下都糾集了一大批馬仔為他跑票。根據跑票人交待,每個月每名馬仔必須到各個救助站完成800元跑票費,多余的利潤歸自己。而賺大頭的是老大,有的老大一年通過馬仔賺取的純利潤甚至高達上百萬元。
在南昌等許多城市,救助站接待的人員中,跑站者占到了約60%,騙子比乞丐還多。然而,明知一些求助者是跑站人員,救助站工作人員卻拿他們沒有辦法,因為如果不給錢給票,跑站者就在救助站大吵大鬧、毀壞公物,所以多數救助站只好要錢給錢,要票給票,打發他們一走了事。有的救助站工作人員甚至還經常挨打。
在跑站生活職業化以后,手機和互聯網成了這個特殊群體的常用聯系方式,知道條件好、管理松的救助站后,許多跑站者都會蜂擁前往。
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跑站者竟然私刻公章,騙取救助金。2005年12月15日,3名20歲左右的男子來到南昌市救助站,要求救助。他們出示了三張從九江站到廬山站的火車票,以證明自己屬于被救助對象,要求南昌救助站接力救助。然而,細心的工作人員卻發現,這三張票面背后的公章卻是湖南郴州站救助車票,從而得以識破他們跑票的把戲。目前,這種私刻公章的現象越來越多。
一些地方派出所對于鬧事者能不管就不管,只要他們不打人、不損壞公物,就基本不過問。對于跑票者打擊力度不夠,助長了其囂張氣焰,但公安部門也向記者反映,對于惡意跑票人員,國家也沒有相關的規定給予處罰。一些民警私下里也說,現在公安部門警力有限,這種事現在太多了,根本管不過來。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以來,救助了很多生活無著的人,但由于國家政策只提供了方向,缺少具體的操作辦法,給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業內人士認為,跑站現象已出現苗頭,并危及救助體系的正常運轉,必須通過組織專項行動和建立長效機制,在跑票勢力抬頭階段堅決把它打擊下去,以免形成蔓延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