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觸目驚心:帶血輸液管變成食品袋
2006-04-01
小屯路公交站臺對面路邊人行道上,被剪成10厘米左右長的一次性輸液管曬了一地,許多輸液管內粘滿黃色的污垢和血跡──這是一家廢舊塑料收購點晾曬的。曬來做什么?不是親眼所見,誰也不會想到,這些輸液管隨后經過一些工廠加工,便成了嶄新的生活用品:雨鞋,或者一次性塑料袋。

  而這些輸液管從何來?又流向何處?本報記者歷經數日的調查,一條“變廢為寶”的城市“白色污染”黑色鏈條終于被揭開。各種不法渠道回收來的一次性輸液器、注射器等,經過加工處理,便生產出一次性塑料食品袋,部分則被摻進其它原料,制作成水鞋等物品。

  如不是親眼所見,誰也不會想到,通過各種不法渠道回收來的一次性輸液管,僅僅經過一些加工廠簡單粉碎、攪拌,便生產出各種嶄新的生活用品。這些“白色污染”在對城市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還嚴峻地威脅著每一個人的生命健康。本報記者歷經數日的調查,一條變“廢”為“寶”的城市“白色污染”黑色鏈條終于被揭開。


  一次性輸液管暴曬路邊從何來?在昆明市海屯路,有許多廢舊塑料收購點,其中有的僅回收飲料瓶,有的則任何塑料都收。一些拾荒者明明知道國家明令禁止私人回收處理醫療垃圾,但照樣偷偷賣到回收點。在海屯路,記者暗訪發現,有些老板明著不收這些粘著黏液甚至血跡的一次性輸液管、針筒等,但暗地里卻在大量購進粘著黏液甚至血跡的一次性輸液管、針筒等,并在明目張膽將其晾曬暴曬于路邊。

  3月17日下午,小屯路公交站臺對面路邊人行道上,這里,曬了許多被剪碎的輸液管,大概有十平方米,這些管子都被剪成10厘米左右長,很多管子內都粘有黃色的污垢,有的甚至還有血跡。更不能忍受的是,這管子發出的陣陣藥味,許多路人圍觀,紛紛議論著管子的用途,但一接近,不會超過2分鐘便被濃濃的藥味熏跑了。有兩名婦女正在用木□翻曬著輸液管。

  從州市小診所收購每公斤3元,“這些輸液管曬了做什么?都是從什么地方收購來的?”3月17日下午,記者佯裝路人問到。來到小屯路公交站臺,一兩名正在整理輸液管的婦女打量了記者兩眼后說:,便毫無顧及地和記者聊了起來。“我們是(收購點)老板找來的臨時工,主要負責將將這些輸液管卸車,看管曬干后裝車,至于(輸液管)的來源也只是聽老板說都是從地州市上收購來的。”她一位婦說女告訴記者,這些輸液管一收購價未3.5元/公斤,在經過簡單清洗、曬干后,純度高的以7元/公斤賣到一些加工廠廠里都是7元/公斤,再由加工廠加工成雨鞋。


  記者隨后走訪了另外幾家收購點,發現醫療垃圾主要來自于地州市一些小醫院、小診所,根據量的大小,收價一般在每公斤3元到3.5元之間不等。其中干凈一些、質量好一些的,收價較高,但也不會超過4元/公斤。一回收點老板透露,之所以要收醫療垃圾,主要是量大、純度高、好銷售。往往一些生意好的收購點,就是因為有了這些醫院、診所的醫院、診所的穩定“貨源”而越做越大。

  “真的太賺錢了,要是有成本的話我們早就單干了。”該婦女邊用木□翻曬著輸液管,邊講述著自己的的“理想”。1就在婦女忙于翻曬輸液管時,記者乘機抓起一把被剪小長約10厘米的輸液管,發現,很多管子內都粘有黃色的污垢,有的甚至還有血跡。更不能忍受的是,在太陽的暴曬下管子發出的陣陣藥味。管子放在路邊暴曬,引來了很多路人的圍觀,他們紛紛議論著管子的用途,而每每接近者都不會超過2分鐘便被濃濃的藥味給熏跑了。16時,一男子緩緩步入空地,在和兩婦女嘮叨幾句后,只見兩婦女很麻利地起身拿起身邊的木耙迅速地將曬在地上的輸液管收攏,裝到麻袋里袋。


  這些輸液管送到哪里的加工廠?為了找到加工這些廢舊一次性醫療用品的加工廠,記者想盡辦法都沒能從婦女處“套”出加工廠的地址,但結果令人失望。無奈,記者只好以跟蹤送貨車蹲守的辦法尋覓運送醫療垃圾的機動車蹤跡。經過數日蹲守、跟蹤,終于在3月17日17時53分發現一輛牌照為云AGM6*5的藍色小貨車駛進了曬輸液管的空地。記者隨后輾轉10站終于找到了收購工廠的地址。

  當日17時53分,一輛牌照為云AGM6*5的藍色小貨車駛進了曬輸液管的空一輛藍色的小貨車開進了曬輸液管的空地地,見車停穩,兩婦女將很快地將裝好的數麻袋輸液管抬上了貨車。18時05分,裝好貨的貨車開始發動,記者的暗訪車迅速啟動馬達緊跟貨車其后,經過了。19時,貨車駛過海海屯屯路路、、黃土坡立交橋、二環西路、明波立交橋、使安公路大觀收費站、滇池路、廣福路、官南大道、小康路九個路段后九個路段后,駛上了康福路,在這條路上,路邊并排佇立著好幾家工廠。貨車就在路邊一無任何標志的大門外停了下來。“送貨的嗎?”車剛停穩,一個約40歲的男子從鐵門上的小門里迎了上來。在雙方嘀咕幾句后,大門緩緩打開了。伴隨著倒車的“嗡、嗡---”聲,貨車剛駛進了工廠,。隨即男子迅速將大門就關了起來。


  該廠廠房面西南坐落在一處空曠地帶。從早到晚,機器聲隆隆,刺鼻的氣味有風的時候能吹到有風時百米外都能聞到。廠門平時緊閉,只開了一道小門,只有運送貨時,才開一會兒門。記者以也要開類似的塑料加工廠為借口欲進入廠內,卻遭到了老板的拒絕。

  因工人只有晚上吃飯后可外出,記者只好蹲點苦守。五天后的22日19時30分,記者終于從加工廠外出工人的口中了解到了該廠的內幕。原來摻雜著醫療垃圾的各色廢舊塑料在加工廠瞬間“煥然一新”,搖身一變變成了外人根本無法看出究竟的塑料顆粒,再用這些塑料顆粒生產雨鞋。

  廢料購進廠后,隨即由工人打成顆粒放進攪拌池中添加原料進行攪拌,待攪拌均勻后(約5分鐘),有工人將攪拌后的混合物一下一下地轉移至高大的火爐中。緊接著,經過火爐短時間的融化,將混合物變成了液體,再最終有工人將融化后的把液體倒出灌罐進火爐附近的雨鞋模子,雨鞋就這樣做成了。

  從整個過程來看,如果沒有最后一個環節───暢通的銷售,大量雨鞋將無法鋪向市場。而正是依靠批發市場和零售,才使每一個環節參與者才最終得以獲利。在昆明諸多大型批發市場中,批發雨鞋的點隨處可見,而在市區大街小巷的零售雨鞋的商店也不計其數。


  記者在暗訪中發現,為了“安全”,從醫療垃圾回收到雨鞋加工再到進入市場銷售,進料、運輸、生產、銷售的每個環節,都十分隱蔽。提供醫療廢物者通過隱蔽的手段將醫療廢物從地州市收購后,用專車運送到昆明,在對醫療廢物進行簡單清洗、剪短、暴曬、打包,在和進貨人單線取得聯系后,乘無人察覺展轉多個路段悄悄送進工廠;而工廠對此原料入廠后的儲藏、加工也十分小心,貨物入廠后由工人搬放至廠房內不起眼的角落,與其它原料混堆在一起,讓人很難察覺;而生產也是將一次性輸液管及其神速地和其它原料混雜摻合在一起,瞬間便無法分辨;同樣,銷售環節也大多是廠方直接單線聯系到商業家后,將成品按商家提供的地址專車送上門,這些產品在經過各大批發商最后直接發送至地州市銷售。而每個環節都有相當的利潤空間,這也正是供料人、廠方、銷售商冒險的實質原因。

  27日,記者在對一次性醫療廢物從回收─販賣─加工─成品一系列程序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取證之后,將這一情況向昆明市環保局進行了反映。市環保局的領導得知這一情況后異常震驚,當即派出執法人員對此事進行徹查。當天15時,昆明市環保局的執法人員和記者一起來到了海屯路晾曬一次性醫療廢物的地方,對一次性醫療廢物的晾曬過程進行取證。

  和往常一樣,在炎炎烈日下,工人們不停地攪拌著成片晾曬在公路邊上的一次性醫療廢物,市環保局的執法人員對這一切都進行了記錄和拍照。16時許,執法人員取證完畢,只等對方將這些一次性醫療廢物送往加工廠,一舉將違法使用一次性醫療廢物做原料的工廠查處。19時許,夜幕降臨,工人們將路邊成片的一次性醫療廢物裝袋,搬上早已停在旁邊車牌號為云AGM6*5的貨車上。半個小時后,貨車開始緩緩啟動,開往加工這些帶有病菌的一次性醫療廢物的工廠,在那里,成噸的一次性醫療廢物將被加工成各種各樣的塑料制品。

  然而,和往常不同的是,這次的運送車上不僅多了兩名婦女,貨車旁邊也增加了一輛農用三輪摩托車“保駕護航”。為了不讓貨車和三輪摩托發現有人跟蹤,記者和市環保局的執法人員不得不遠遠地跟著,并相互交換跟蹤,以免被察覺。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卻使記者和執法人員的跟蹤最終失敗。


  20時許,載有一次性醫療廢物的貨車行至明波立交橋,由于堵車,記者的暗訪車和“保駕護航”的三輪摩托車停在了一起,此時三輪摩托車上的男子似乎發現了什么,在仔細觀察了記者的車牌后,突然神色慌張地跑到和記者有兩車之隔的云AGM6*5貨車那里,快速地和司機說了幾句話。就在記者正在猜疑該男子用意何在的時候,交通恢復了通暢,該男子迅速駕駛三輪摩托往安寧方向沖去,載有一次性醫療廢物的云AGM6*5貨車則迅速往滇池路方向駛去,而貨車上的兩名婦女則在貨車啟動前下了車。

  為了不讓載有一次性醫療廢物的貨車逃脫,記者和執法人員立即驅車趕了上去,卻在此時再次遇到交通堵塞,而云AGM6*5貨車也沒有按照原定路線行駛,而是在石安公路一個正在修路的路口處調頭,往安寧方向駛去。因車多不便調頭,無奈之下,記者只好眼睜睜看著貨車逃離。在載有一次性醫療廢物的貨車逃離之后,昆明市環保局的執法人員當即決定,直接趕往六甲鄉使用一次性醫療廢物做原料的塑料制品廠,對該工廠進行突擊查處。


  21時許,昆明市環保局,官渡區環保局,六甲鄉政府,六甲派出所等相關單位的執法人員相繼趕到六甲鄉康福路,對其中一家名為云康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加工廠進行了突擊檢查。在檢查過程中,執法人員發現工廠里存有大量的一次性醫療廢物。記者看到,在加工廠的院子內,停放著一輛和記者之前跟蹤相仿的貨車,貨車四周散落著許多一次性醫療廢物,而貨車的不遠處則堆放著數百袋已經被絞碎的一次性醫療廢物,用于制作原料的機器里和四周也都散落著許多一次性醫療廢物。記者估計了一下,整個工廠里存放著的一次性醫療廢物,至少在7─8噸左右。

  在執法隊員查處的過程中記者發現,這家加工廠主要生產雨鞋。據工人們介紹,工廠每天24小時不停歇作業,每天生產五六千雙雨鞋,而用于制作雨鞋的原料,除了回收的廢舊雨鞋以外,主要就是經過簡單加工的一次性醫療廢物了。在加工廠的作業流水線上,一袋袋帶有病菌的一次性醫療廢物變成了一雙雙漂亮的雨鞋,隨后便是打包和包裝。在加工廠的倉庫里,堆滿了上千箱包裝好的雨鞋,這些裝有雨鞋的箱子上赫然寫著“云鹿王高級牛筋雨鞋”字樣,不需數日,這些雨鞋將被銷往全省各地。

  在執法人員進行查處的過程中,正在流水線上作業的工人們告訴記者,他們并不知道使用一次性醫療廢物做原料違法,“老板叫我們用什么我們就用什么,也不知道這些原料會帶有病菌。”工人們說。在整個工廠里,嗆鼻的氣味令人難以呼吸,執法人員告訴記者,工人們長期在這樣的環境里工作,一旦使用的一次性醫療廢物帶有傳染病菌,工人們很容易被病毒感染。


  云康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陳國峰在接受執法人員調查時表示,工廠創建于2003年,投資10多萬元,當時已經辦理過相關的環保手續,如今雨鞋日產量在兩三千雙左右,這些雨鞋主要以每雙5─6元錢的價格銷往云南省各個地州。

  陳國峰告訴記者,工廠使用一次性醫療廢物作為原料,是從今年春節過后才開始的。之前,工廠使用的原料主要為二丁脂、PVC粉和廢舊雨鞋。春節期間,陳國峰聽別人說一次性醫療廢物可以用做原料加工,而且價格比較便宜,因此便以每公斤3.8元的價格開始購進一次性醫療廢物作為制作雨鞋的原料。至于這些一次性醫療廢物從哪里購買,陳則表示向他銷售一次性醫療廢物的人有很多,但每次都是別人主動送貨上門,自己既不知道這些人的聯系方式,也不知道這些一次性醫療廢物源于何處。

  22時許,經昆明市環保局、官渡區環保局調查后發現,云康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違法使用一次性醫療廢物作為雨鞋生產原料情況屬實,現存一次性醫療廢物共計8 噸左右。之后,官渡區環保局對云康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進行了處罰,并和昆明市固體廢舊物品處置中心取得了聯系,即日便將這些一次性醫療廢物進行銷毀。


  醫療垃圾的處理問題在全國各地都是個很敏感的問題,因為它處理不好,流入社會,一些病毒就會隨之蔓延,對人的生命造成威脅。據昆明市危險廢物監督管理所的段所長介紹,醫療垃圾的危害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它的傳染性。據檢測,醫療垃圾中存在著大量的病菌、病毒等。目前國家已有明文規定醫療垃圾、特別是一次性輸液管不得二次回收利用,不管任何人若擅自回收利用都屬違法。

  此外,各大醫院和診所產生的醫療垃圾,如不及時處理,一方面是病菌的直接感染,另一個更為嚴重的后果就是一些不法商販為了從中牟取暴利,在私自買賣、收購醫療垃圾的過程中,會使這些帶有病菌或殘留在器具中的藥品的醫療垃圾直接給人的生命造成威脅。醫療垃圾如得不到及時處理,通過商販流入一些小作坊,以其為生產原料進行再加工,生產出的一些產品再次流入市場,其危害更為嚴重。為此,段所長表示,他們在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也希望相關部門關注、并規范醫療垃圾的處理。


  據了解,“醫療廢物”包括:傳染性廢物、病理廢物、利器廢物、制藥廢物等。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醫療器具垃圾;二是門診及住院病人生活垃圾。包括醫療單位在檢查、診斷、治療各類疾病過程中和病員在住院期間所產生的各類廢棄物,如注射器、輸液(血)器具、各種導管等,這些物品富含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質,如不嚴格管理和徹底的無害化處理極易造成傳染病的傳播。它與普通生活垃圾廢棄物不同,醫療廢物由于攜帶病菌的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具有空間傳染、急性傳染、交叉傳染和潛伏傳染等特征,其危害性極大。國家1998年1月4日頒布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共列出了47類、數百種危險廢物,其中醫療垃圾名列 “首害”。

  關于醫療廢物的回收與再利用問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對其有嚴格規定,如一次性醫療用品,必須經過三次浸泡消毒,才能打成顆粒,資源再利用時也只能生產地膜等指定產品。據省環保局一邱姓工作人介紹,云南省目前對醫療廢物的處理,還處在起步階段,處置方法、基礎設備相對缺乏,主要靠安寧一家處置中心實施焚燒處理,再者,目前云南省還沒有相對比較完整的管理辦法,導致一些醫療廢物、醫用塑料流入到普通加工廠,而這些加工廠的消毒標準、凈化再利用水平等均達不到國家規定的環保要求。


  因此,云南省職能部門原則上沒有批準一家醫療廢物回收利用公司,主張對醫療廢物進行回收利用。該工作人員還透露,云南省地處西南邊陲,醫療廢物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醫療廢物的處理、存在著很多不足。不過他告訴記者,目前新的醫療廢物處理系統正在建設之中,預計明年可完工,達到醫療廢物的安全處置。

  白色污染對城市環境以及人類健康的危害顯而易見。早在2003年6月4日國務院也公布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可是數年過去了,為何此類情況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有愈加猖獗之勢?就此,昆明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的張所長做了相應的分析。張所長認為,販賣、收購醫療廢物者之所以會冒這樣的風險,主要是有利可圖。


  而作為政府部門,在加速建成醫療廢物處置系統的同時,應加強對醫院、診所的監管力度,對醫院、診所每天的醫療廢物交接情況進行詳細檢查,從源頭上控制住醫療廢物的流通。而對流入市場的醫療廢物也應加大力度從嚴查處。此外,對一次性醫療垃圾的安全監督,政府部門除了通過具有法律效力的規章或地方性法規來加以強化,促進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突出實效,對療廢物進行全面、有效的控制,還應為醫院、診所提供合理的服務,降低醫療廢物處置費用。也只有這樣雙管齊下,才能有效地控制住醫療廢物的流通、蔓延。



來源: 生活新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