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高高興興走,留下的安安心心住”、“大家排隊上車,每人都保證座位”、“天氣太熱,請司機把空調打開”……安置點的工作人員用擴音喇叭不停地呼喊,他們的聲音幾乎完全嘶啞。
4月1日下午,因井漏事故疏散的群眾陸續返家。在開縣大會堂安置點,工作人員正在為先期回家的轉移群眾做最后的安排。
3月25日,中石油開縣羅家2號井發生井漏事故,1萬余名群眾被疏散安置。在歷時8天的日日夜夜里,開縣3000多名黨員干部全力以赴,事故處置實現了“不傷一人、不掉一人、不亡一人”的鄭重承諾。
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黨員的身影
“這里很危險,馬上跟我離開!”站在劉家灣一名殘疾人的家門口,高橋鎮雙橋居委會支部黨員劉楊扔掉捂嘴的濕毛巾大聲招呼。軍人出身的劉楊漲紅著臉,不容分說地把這位殘疾人背上車后,又向場鎮方向跑去。
25日8點10分,高橋鎮政府接到了附近的中石油羅家2號井發生井漏事故的報告。有線廣播響起來了,高音喇叭喊起來了,電話、手機響起來了。十幾分鐘內抽調來的63名黨員干部,第一時間封鎖了井場四周的3條主干道、7條支路的路口。鎮內所有的車輛被調集起來。113名黨員干部冒著生命危險,對泄漏點方圓1公里范圍內的曉陽村、雙勝村、雙橋居委會群眾進行緊急疏散。
與此同時,住在縣城的開縣運管所職工、黨員周克全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羅家井場又出事了,快開車來接我們!”電話是他老家所在的高橋鎮曉陽一組的鄉親打來的。
周克全的老家就在距離井場80多米的地方。在2003年“12·23”特大“井噴”事故中失去多位親人的經歷似乎又浮現在眼前。周克全的神經一下緊繃起來。來不及多想,他開著一輛中巴車風馳電掣般地駛向高橋鎮。離場鎮越來越近了,空氣中彌漫的臭雞蛋氣味越來越濃了。他知道一場大規模的轉移就要開始了。但僅憑一輛中巴車根本不夠用。一路上,他見車就攔。10點左右,他帶領著組織來的5輛貨車到達了井場附近,隨即把100多名等候的群眾安全送到了縣城。
58歲的熊書周回憶起25日下午的情形,一直慶幸不已。“多虧了村社的干部及時趕來通知我們,要不然萬一又‘井噴’了,我們逃命都來不及了”。
開縣縣委書記蔣又一說,得知發生井漏事故后,縣里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迅速組織井場周圍群眾轉移。全縣共抽調25個縣級領導,94個縣屬單位近2000名機關干部,7個鄉鎮街道675名鎮村干部,參與了群眾的疏散轉移,確保了1萬多名群眾在規定的時間里安全疏散完畢。
讓群眾感受到家的溫暖
能不能安置好被疏散的群眾,直接關系到事故處置的成敗。開縣縣委書記蔣又一說:“要保證安置的群眾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水喝,人人有住處,人人有醫療,人人有安全。”1萬多群眾,14個集中安置點,要做到這“五個保證”談何容易。
“現在是考驗我們黨員干部的時候了。”開縣縣委決定,每個安置點由一名縣領導牽頭,相關部門包干負責,部門干部每人聯系6到8名群眾。全縣共抽調800名干部進駐安置點,與群眾交心交友,解決群眾困難。6個臨時黨總支、23個臨時黨支部,在安置點設立起來了,有事找黨員、找干部變成了有事時黨員、干部找上門。
“閨女,你去休息吧,吃什么藥我已經知道了!”“奶奶,我不累。吃藥可不是小事,千萬錯不得,我要看著你把藥吃了才放心。”在縣城安置點,人武部職工、黨員陳光香守在78歲的老人張開花的跟前不肯離開。張開花說:“親生兒女能做的事她做到了,親生兒女做不到的事她也做到了。”
“205房間的老大爺腿腳不便,上下樓都要扶扶他;301房間的老大娘有哮喘,要提醒她按時吃藥;特別是住在單間的那個孕婦,近幾日有可能臨產,要特別小心……”陳光香每天都不忘叮囑人武部同事們。
疏散轉移后,家里的家禽、牲畜沒有人喂養怎么辦,家里的東西能不能保證安全?這是安置點群眾的一塊心病。有群眾不斷給鎮上的值班人員打電話,有的群眾甚至繞過幾道警戒線偷偷跑回家給禽畜喂食,看看家里的情況。
“能不能統一配送飼料,由鎮村的黨員和民兵負責喂養。”建議立即被指揮部采納。20余噸飼料陸續運往高橋鎮,300余名黨員干部和民兵挨家挨戶去喂食。村社黨員、民兵對疏散區進行24小時巡邏,防止群眾財產被盜。
“黨員干部要在院壩里迎接鄉親們”
“黨員干部要先回去,要打開群眾家里的門窗,保證空氣流通,要把群眾家里的死去的家禽、牲畜登記銷毀,要把群眾的院壩打掃干凈,我們要在院壩里迎接回家的鄉親。”
3月31日,中石油開縣井漏事故處置指揮部宣布壓井處置成功。事故處置指揮部決定,4月1日下午開始,疏散安置的群眾開始陸續返家。開縣縣委書記蔣又一說,縣鄉鎮的黨員干部要提前返鄉,組織力量為群眾回家做好準備,迎接他們回家。
在14個集中安置點,工作人員正在為群眾普及安全知識;環保部門仍不間斷地對空氣質量進行檢測;疾控部門對牲畜家禽防疫情況進行了檢查;衛生部門連夜對疏散區內54個飲水點的水質檢測……
4月1日下午,疏散安置群眾開始分批陸續返鄉,而處于事故核心區的曉陽村、高旺村、大旺村、同樂村、黃坡村和雙橋居委會等部分地區的疏散群眾則繼續留在安置點。
1日13時,在最大的安置點開縣實驗中學示范專區,300多名群眾返鄉,700多人留守。在開縣人民大會堂安置點,475名疏散群眾回家,另外300多名則繼續留在安置點。回家的群眾熙熙攘攘笑著喊著上了返鄉的車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