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由居委會牽頭,聯合社區醫生、民警、心理咨詢志愿者組成的救助隊近日在西城區金融街街道二龍路社區正式成立。這個救助隊是專門為一個人成立的。
成立救助隊是為了一個自閉的青年。居委會邱主任介紹說,這只是一個臨時的救助措施,等到他能夠自立,救助隊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提起要救助的對象,年過六旬的社區居民王大媽流下了眼淚。“眼看著我越來越老,兒子總這樣下去,不出家門、不找工作、不和人交往,我哪能放心啊。”提到自己已經30多歲的兒子,老人又是自責又是后悔。為減輕老人負擔,盡早讓她自閉的兒子走出家門,老人所在的二龍路社區決定成立一支救助隊伍。
求職遇挫兒子自閉
“兒子畢業后在很多單位實習過,但總是3個月的試用期還沒過完,就被人家以各種理由辭退了。”
經歷了幾次求職挫折后,王大媽明顯感到兒子越來越沉默,每天就是呆在家里,最后索性不再找工作,不再走出家門,不再與人交往。“和朋友、同學都斷了聯系,脾氣也變得越來越不好,動不動就摔東西,幾乎不和我說話。”
沒有生活來源的兒子每月都要到母親這里來拿生活費,而王大媽自己的退休金也不是很多。她擔心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在了,兒子沒法生活下去。熱心鄰居幫忙解憂“老人挺不容易的,老伴兒很早就不在了,自己一個人過,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沒想到是這樣,現在還得一周三四次去回龍觀給兒子送飯菜。”鄰居們心疼王大媽,經常去陪她聊天,“要不她一個人越琢磨越難受,沒事我們就都去開導她。”
王大媽在鄰居的勸說下,不止一次想帶兒子去醫院檢查,但兒子一次都沒去過。
“孩子的事讓我操碎了心,要不是街坊們經常陪我說說話,這幾年我都不知道是怎么過來的。”王大媽說著說著又哽咽了。
為幫母子社區救助
二龍路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得知王大媽的遭遇后,準備成立一支由居委會工作人員、二龍路醫院神經科醫生、派出所民警以及“寸草春暉”心理咨詢服務中心等機構組成的救助隊伍,來救治王大媽自閉的兒子。
“先和他聊天以取得他的信任,讓他把心里話說出來可能會好些。然后再說服他去醫院檢查身體,如果真有病就對癥下藥,沒病就對他進行說服教育,別再讓他的老母親整天為他操心。”居委會邱主任在救助隊成立時說了他們初步的救助計劃。
現在,王大媽委托居委會給兒子發每月的生活費。居委會邱主任就成了發放工作的監督人,他讓王大媽準備了一個記賬本,她的兒子每領一筆錢都要在上面簽字。
邱主任說,如果到醫院檢查完,證實他精神上沒有什么問題,居委會就要給他做道德品質教育。邱主任還打算給他找一份適合的工作,幫他成家立業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