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貧困家庭走訪手記:5口之家7毛錢過一天(組圖)
西部甘肅,在山村的每個角落,貧困無孔不入!沒有公路,沒有電話,更談不上互聯網!山村中的同胞,似乎與世隔絕,就連我們救助的雙手都幾乎觸及不到他們!當我們在城市里鶯歌燕舞時,他們中的一些人,一生中都來不了縣城一趟!這不是我杜撰故事,這是真實的西部山貧困山村!一個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來,快樂已變得陌生的山村!
在游者的眼中,這必然顯得如此美麗,對于生活在黃土高坡的同胞來說,這些貧瘠的土地卻代表著貧困,盡管它仍然給了他們裹腹之糧。
貧困小山村就在眼前了,我們的心突然變得忐忑不安,不知道將要面對怎么的局面。
我們要走訪的第一家是就讀五年級,13歲的小琴家,她出去了,在院子里我們見到了她的弟弟。
家中父親姚林民40歲,患類風濕疾病,不能正常行走,因無錢醫治只能忍著病痛,每天守在家中。母親劉小紅支撐這個家。為了接濟家庭經濟的困難,從未上學的大姐姚梅(17歲)和從未上過學二姐姚麗(15歲),給人做過保姆領小孩(每月100元),弟弟姚宏遠(9歲)就讀于新開鄉姚家灣小學3年級.
由于教育資源的匱乏,村里的小學設復式班到3年級,3年級以上就要到鄉中心小學去就讀。鄉中心小學離家15里,要翻過兩座山,走3個多小時的路程!由于家庭經濟的困境,父親患病求醫。她上學費用十分有窘迫,學校免去了雜費,但作業本等學習用品的費用家里也難以拿出。她在學校住校,家里無法給她生活費用,她每周的生活就靠每個星期天從家里背5個大饅頭維持,每天的三餐都是開水就饅頭。每到星期天的中午母親就在她書包里塞上5個大饅頭,她就出發了(注:大饅頭,山村里自家蒸的如大碗一樣大的饅頭)
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根本無法想象,五個饅頭是什么概念..........無語。
父親葉天鹿,10年前身患腦疾病,至全身不遂,近似植物人,母親生下小兒子葉勝民(現小學5年級)后便遠走他鄉,再無音訊。67歲的爺爺葉國棟成了這個家的家長,生活的重擔同時也落在了她的肩上。每天的飯由她來做;3畝4分山地,爺爺和她一起種;有時爺爺生病了,她就停下課來照顧爺爺;閑時老人編些苕箸變賣維持生計。由于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平時最好的飯菜就是白皮面條里放一些綠野菜。周圍好心的鄉親時常接濟他們,常端來一些剩飯、剩饃給他們。他們穿的衣物全是好心人捐的。生活近似乞討……
當小葉說到這些眼淚便下來了
從她的表情上看,她是一個要強得女孩,可面對這樣的困境,她能怎們樣呢?……
我將捐助的衣物給了他們一些,同時我將自己的50元給了他們,以接濟他們的生活!
16歲初二女學生要支撐起一個家
西部農村的地貌地形大都如此
自然的山村他們世代居住
主要糧食作物,基本就靠它來:上學、穿衣、買生活用品、看病(似乎都是一個奢望)
窯洞內堆放糧食窯洞外就是居住休息的炕
角落處是唯一的代步工具,破舊的單車.
清苦的生活家中最貴重東西電視機(請注意它的左邊)
我們帶去了一些愛心人士捐助的衣物和少量經濟資助,但這些表情讓我們更加沉重,也許已經習慣了沒有生機沒有活力的生活,我從他們臉上看不到任何的喜悅。
抱歉,孩子們,我的鏡頭不忍心對著你們,但為了讓外面的世界了解這里真實的貧困,讓更多的人關注你們,讓你們的明天重新燃點起希望,我們實在沒辦法。
讓我們以這一張相片來結束。
一個歷經滄桑卻堅韌不拔的老漢,生活還要繼續,明天還會有希望,孩子們,學會堅強的對待生活,對待未來——總有一天,貧困將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