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23點,32歲的王萍躺在海淀區上地醫院的外科病房里昏睡。40個小時前,她懷胎十月的兒子沒來得及看這世界一眼,就死在了母親的肚子里。此時王萍卻還被蒙在鼓里,經過一場大手術之后,她虛弱的身體根本無法承受喪子之痛。
“生男孩300塊,生女孩200多”
王萍和丈夫趙強幾年前從河南來北京,靠在農貿市場賣菜過日子。王萍之前曾經懷孕過兩次,第一次剖腹生下了一個男孩,第二次意外流產。她的第三次懷孕讓兩口子喜出望外。
眼看孩子就要足月了,生活并不富裕的他們算計著沒有能力支付北京大醫院的費用。這時趙強想起自己拿到過一張接生診所的名片,生男孩300塊,生女孩200多,地點就在離他們的住處不遠的八家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里。
分娩17個小時產婦大出血
3月31日中午12點,王萍躺在這家黑診所里開始生產。接生婆是一個四五十歲的江西婦女。事后趙強說,那里只是接生婆的家,惡劣的條件甚至連個診所都談不上。
分娩的過程比想象中困難得多,王萍難產。從31日的中午12點,一直生到4月1日的凌晨兩點,孩子還是沒有降生。趙強提出要送妻子去醫院,接生婆卻堅決拒絕,說沒問題。夫妻兩人在煎熬中又度過了三個小時,王萍被折磨得大出血。趙強急了,這樣下去恐怕媳婦的命難保。
大夫打開腹腔發現孩子已停止呼吸
凌晨5點天還黑著,趙強帶著的又是個下身都是血的孕婦,他們連打兩輛出租車都被拒載,第三輛車把他們送到上地醫院。王萍先被送到產科,大夫發現情況嚴重,在沒有要一分錢押金的情況下,立即把她轉到外科做手術。醫院外科病房的值班護士說,王萍來的時候情況非常嚴重,大夫打開她的腹腔發現里面一塌糊涂,從子宮里取出了一個6斤重的男孩,孩子已經在媽媽的肚子里停止了呼吸。
4月1日上午11:50,王萍下了手術臺。2日,她的身體情況穩定了很多,由丈夫的弟弟在醫院照顧。而丈夫趙強則在2日下午撥打了110,警察將替王萍接生的江西婦女帶走。前天記者在八家市場里找到這家黑診所時,發現這家診所在附近的知名度還很高,市場里的人都知道這個沒有招牌的平房里能接生孩子。
入院還不到48個小時已經花費了5000多元
4月2日的夜里,記者來到王萍就診的醫院,值班護士拿出王萍的病例。記者在護士站提到她死去的孩子,護士低聲說:“小點兒聲,她自己還不知道呢。”在簡單了解了她的病情后,記者最終沒有叫醒她接受采訪。電腦里顯示了她的治療資料,入院還不到48個小時,王萍在醫院已經花費了5000多元,其中欠款有2000多,可是醫院沒有停止全力醫治,并且把監測器、氧氣的費用都免掉了。趙強接到記者的電話時非常不愿意接受采訪,但是在通話后他卻追打來一個電話,說:“感謝醫院的院長、內外科的主任、醫生護士。”
20%孕婦選擇了在家里或非醫療機構分娩,“外來孕婦”分娩死亡率是本地孕婦3倍
北京婦幼保健院日前對本市戶籍孕產婦與流動人口孕產婦調查中發現,在北京的流動人口中,孕婦死亡率是北京市戶籍人口孕婦死亡率的3倍,其主要原因是許多在京打工的孕婦沒錢住院分娩,在家中分娩。很多外來務工婦女找非法行醫的“黑接生婆”接生,結果造成“一尸兩命”的慘劇。
調查結果顯示,北京的流動人口孕產婦死亡率每年平均在10萬分之51.3左右。與經濟因素有關導致孕婦死亡,每年北京市戶籍人口基本占三分之一,流動人口占三分之二。多數在京打工謀生,經濟條件差的孕產婦沒錢到醫院分娩,由私人或家屬在家接生分娩。死亡產婦在家分娩的比例平均為38.6%。2001年,北京市衛生局對全市流動人口孕產婦進行了一次調查,該調查報告顯示:流動人口孕產婦中,35%的婦女做過6-8次產前檢查,78%的婦女通過住院分娩,20%孕婦選擇了在家里或非醫療機構分娩。而北京市常住人口中孕產婦的產前檢查均為8次,并且100%都到醫院去分娩。
據調查,流動人口孕產婦死因第一位為產科出血,其主要原因是家庭分娩造成的。專家建議,應該加強流動人口孕產婦管理,打擊取締非法接生,設立貧困孕產婦救助基金。在流動人口密集的城鄉接合部設立流動人口分娩醫院,減少住院費用,吸引流動人口到醫院分娩,保證母嬰安全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