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一家庭婦女5年捐善款30萬
2011年12月26日
被不少居民稱作“活菩薩”的林藝芬。
林藝芬今年41歲,自稱平凡的家庭婦女。5年來,一直堅持著一件不平凡的事——扶貧濟困。愛心足跡踏遍了同安的大街小巷,還自掏30多萬元資助230多戶貧困家庭。
在淳樸的鄉親們眼中,林藝芬儼然成了“活菩薩”。
義賣愛心粽籌善款
林藝芬是同安潘涂村人,自稱家庭婦女,做的事卻不平凡,愛心足跡踏遍了同安的大街小巷,除了是敬老院和兒童福利院的“???rdquo;,五年來,她還自掏30多萬元資助230多戶貧困家庭。
她的善舉從2006年開始。當年,林藝芬和幾位姐妹組織起來,在端午節的時候賣粽子,把收入作為善款,捐贈給需要幫助的人。
“那年我們村有人遇到了困難,他去海滄找到一家慈善功德會,但發現申請救助的流程很麻煩。我們聽說后,就想著在村里也建立一個幫扶組織。”林藝芬說,她和姐妹們商量了一下,最后決定義賣粽子。
“第一年就有幾十人參與。”林姐說,大家聽說我們包粽子是為了送愛心,就一傳十十傳百,這周圍凡是會包粽子的婦女和老人,很多都趕來幫忙。“我們通常是在節日前包個三四天,都是從早忙到晚。這幾年,來幫忙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也就輕松了一些。”
林藝芬說,平均每次端午節義賣,她們都能籌集到三萬多元。這里面不僅有賣粽子的錢,還有愛心人士專程趕來現場捐的款。
“說真的,能把這個慈善活動堅持下來,我很感激大家。我就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能力很有限,能夠做的事情也不多,幫助別人也只能量力而行。五年下來,我的姐妹們一直陪伴我,在需要的時候拿出自己的積蓄做善款。”在林藝芬看來,做善事最怕孤身行,需要不斷壯大的人力和人心。
捐資助尿毒癥患者治病
五年愛心行,讓林藝芬和她的朋友們在潘涂村出了名。很多人遇到麻煩就會主動上門請求幫助。
“只要是來找我們的,我們都會認真接待,了解情況后去核實。如確有困難,就派人去慰問,送去幾千元錢。”林藝芬說,每一次去看望需要幫助的人,都很揪心,覺得應該為他們多做些事。
同安居民阿蓮(化名)患上尿毒癥,在第三醫院的病房里見到她時,林藝芬忍不住落淚了,“太可憐了,連翻個身都困難。”擔心阿蓮拒絕幫助,她拉著阿蓮的手一邊說著鼓勵的話,一邊悄悄把6300元塞到了枕頭下。
助人令林藝芬收獲快樂,但有時卻令她覺得遺憾,“我們每次只能給他們一點錢,也僅能緩解一下燃眉之急。對有重癥病患的家庭來說,這些錢甚至不能幫他們撐過一個星期。”
林藝芬回憶,一次她們六七個人去看望一個得了白血病的女孩。大家帶著一些慰問金,但一到病房,看到孩子模樣的時候,心里就特別難過。幾個人當場就把自己身上的錢往外掏,一下子又捐了8000元。
不想記受助者的信息
轉眼又到歲末,林藝芬說自己開始忙起來了。“除了自家有很多事做,今年也要和往年一樣,慰問接受過我們幫助的人。去年一共發了68份慰問品,今年多少現在還不確定。”
每到歲末整理受助者材料的時候,林藝芬就笑著說,“我這個統計工作做得不好,沒留下他們的詳細信息。但有時候,我是真的不想留下這些。每個人都有尊嚴,這些朋友也是實在走投無路才向我們求助的。我們該做的,就是確認了事實后,盡力去幫助他們。
本報記者 郭睿 林雯
【推薦】
讀者陳先生:我推薦同安區西柯鎮潘涂村的林藝芬參評”感動人物“。她扶貧濟困,捐資助學、資助孤寡老人等種種善舉在同安區廣為傳頌。五年來她先后捐出30多萬元,幫助了汀溪鎮山頂洋村馬小紅、汀溪鎮造水村江水法、同安一中葉一鵬、大同街道陳慧瓊、汀溪鎮后埔村小鴻鸞等230多戶貧困家庭和困難學生。最難得的是,她不僅自己做善事,還影響帶動了身邊人一起包”愛心棕“籌善款。
讀者李女士:集美區的企業家鄭忠民,他年輕時在部隊負傷,落下殘疾?;剜l后自力更生,努力拼搏創辦出民營企業”特安實業“。成為知名青年企業家后,他不忘回饋社會做善事,幾十年來幫助弱勢群眾,他還特別關心殘疾人群體,累計捐款捐物1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