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討論選擇的話題,在決定的時候總會仔細分析對方的問題,揣摩對方的心理軌跡,其實毫無必要。畢竟事件的發展是不以任何一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任何一個人的意志卻又都能夠幫助調整事情發展的方向和主動程度。如果努力方向一致,我相信,結果一定可以令人滿意。
好像卡夫卡說過,“任何困難都可以把我擊倒”……有時候我們發瘋,似乎就是解決這種狀態的方法。發泄只是修補的手段。我們嚎叫,還有幻想毀滅,都是我修復的過程。我笑言皮膚的厚度也在這個修補的過程中增加。一次一次地被擊倒,又一次一次地恢復過來,所以我應該是不怕困難的。皮厚彈性也好,我想大概是這個道理。
記得有一次在cctv-9,看到一個意大利記者采訪王小波的影像。王小波說如果帶上一本書和一張cd去荒島,他會選擇一本高數習題集和Beatles。因為在幾乎真空的時間和空間里解決一些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的難題也能給人帶來快樂,而Beatles則讓他想起70年代,那個全球青年人都擁有高漲的熱情去改造世界的年代。
曾經有那么一個月,我準備晚飯時的背景音樂就是Beatles。聽他們的時候,我知道今天的晚餐加入了我對這整一段夜晚的期待,一定很美味,即便我眼前看到的還只是一條凍魚和一些尚未加工的蔬菜。我知道自己熱愛生活,盡管某些時候表現出來的是憂郁或是近乎絕望。把死做口頭禪的人一定不會去死,因為死亡已經不具備爆發力了,這些美麗的能量已經在他說出死亡,或者是想要去死亡時消散在空氣里面。所以我覺得像我這樣的人對生活樸素的追求是藏在一些表面上看起來很強烈的欲望后面的,所以總讓人覺得不那么容易滿足,其實很容易;總讓人覺得對某些東西要求很高,其實不一定;總讓人覺得很高傲,其實最沒心沒肺……
我在不自然地做一些比較,王小波和自己,我肯定是沒有辦法企及他的高度,也沒這么想過,只是生活態度的一些對比。結果是,我們都是熱愛生活的。我相信很多看起來頹頹的人其實都是這樣。就好像王小波的東西并不讓人產生美感,有時甚至殘酷地讓人痛苦,但他的追問本質都是積極的,不是么?
我不是他門下走狗,不過是看到些許片斷,想到了些什么,問問自己:“你怎么樣呢?”
我希望,當我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都能回到問題的初始,用最樸素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去化解一切。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