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頂替者身患梅毒
把好血液關是各地醫療機構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楊明靜/圖
陳益麟或許永遠不能獻血了,因為他被認定“感染了梅毒”。
永久不能獻血的人
如果不是2005年5月的無償獻血,陳益麟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秘密”。通過“抓鬮”被抽中后,他與40多名同事參加了單位組織的獻血。與上海市的其他“奉獻”者相似,每個人都會得到1000元補貼和7天假期。或許是被“傷身體”的流言困擾,愿意獻血的人仍然不多。
獻血者先要進行體檢。陳益麟對此毫不擔心,盡管已經50歲,但堅持鍛煉給了他強健的體格。2002年12月,他曾參加過一次單位獻血,順利通過了體檢。
然而一周后,針頭仍沒有插到他的胳膊上。“當時有五六個人沒有接到通知。”陳益麟回憶說,“除我之外,并沒有人去問個明白。”
陳益麟是個愛較真的人,這或許與他的律師經歷有關。去單位詢問后,他拿到了“無償獻血卡”———他本次體檢是合格的。
但卡上同時注明:2004年3月30日的獻血體檢中,他沒有通過,且被打入“永久不獻血”的行列。
“2004年,我沒有參加過獻血,也未進行過體檢!”陳益麟懵了。
梅毒?!
滿頭霧水的人來到了上海市血液中心。其身份證號被輸入電腦后,出現了這樣的提示:“此人曾持15位號碼身份證獻血,請工作人員注意核對。”
與許多同齡者一樣,陳益麟的身份證號碼最初是15位,后來升為18位。升位是2002年5月31日完成的。
工作人員再將陳益麟的15位身份證號碼輸入電腦,一行字彈了出來:化驗結果———梅毒陽性!
得知其“感染”梅毒后,知情人當面開他的玩笑,不知情者則在背后竊竊私語:他怎么得了性病?!陳益麟為此惱火不已。此外他還擔心,由于自己買了多份保險,血液中心的“永久性”的體檢報告,可能給將來的理賠埋下隱患。
陳益麟在血液中心查詢得知,被查出梅毒的“陳益麟”是上海市閘北區北郊副食品交易市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郊市場)職工。“我從來沒聽說過這家單位。”他辯解道。
難道這家公司也有一個“陳益麟”?陳益麟電話打到北郊市場,對方稱無此人。
血液中心社會事務科王愛蓮對本報記者稱,她也曾給“北郊”打過電話,證實了這一點。
誰在冒名頂替
據陳益麟回憶,在更換18位新證之前,他曾經丟失過15位的身份證,但在警方掛了失。
有關方面的調查證實,舊身份證最終落到了北郊市場的“勞工隊”隊員手里。當年負責北郊市場獻血工作的吳偉弟稱,當年該公司的獻血指標由“勞工隊”完成,這支隊伍由十幾人組成。由于“勞工隊”已經與單位一樣被解散,目前查不到那位冒充陳益麟的獻血者。至于沒有正式編制的“勞工隊”是否有代表單位獻血的資格,吳偉弟不置可否。他們為什么使用別人的身份證獻血,吳也稱“搞不清楚”。
血液中心的電腦資料顯示,冒名頂替陳益麟的那位獻血者是在閘北區血站作的檢驗。3月31日,本報記者就此事到閘北區獻血辦公室采訪,結果被以“不能透露獻血者個人隱私”為由婉拒。
“冒名頂替”并不是獻血領域中的個別現象。作為中國的醫療中心,上海市每年臨床用血壓力很大。“由于自愿獻血沒法滿足需要,”血液中心辦公室主任鄭濱介說,“多年來,上海市無償獻血一直采取‘自愿’和‘計劃’兩種方式。所謂‘計劃’,就是每年由有關部門制定獻血任務,由各社區和企事業單位根據人員比例組織獻血。這種方式一度約占臨床用血的1/2.”
這是個硬任務,完不成就要罰款。某些單位便另辟蹊徑,找人代替獻血,充單位的指標。而前提是給對方一定經濟回報。
一個新“職業”悄然誕生———他們是獻血單位與冒充獻血者的中間人,俗稱“血頭”。他們手下有一批不固定的職業獻血者,以外來民工為主。每拉到一名冒充者,“血頭”能收到一筆回扣。
據央視新聞調查披露,頂替者每獻一次血,通常可以得到1000元,而替代單位提供給每位替代者的補償金是1400元,這樣便有400元歸于“血頭”的腰包。如果完不成獻血計劃,替代單位將被處以每人1500元的罰款,因此它寧愿出1400元找“血頭”聯系替代獻血者。
這個現象早已經受到了上海市的關注。有關方面加大了打擊“血頭”的力度,同時提高無償獻血的準入門檻。比如,血液中心使用了身份證查驗機器———無償獻血者必須持本人身份證,而冒名頂替者多持假證蒙混過關。“而我們的工作人員對假證的鑒定水平,不會比公安人員差。”鄭濱說。但據他介紹,血液中心雖然多次查出假證,卻很少抓到當事人,“他們跑得很快”。
發現假證失效后,“血頭”再出新招,通過收集舊身份證蒙混過關。驗證機再精確,工作人員水平再高,對此都無能為力。至于身份證上的照片是否與持證人相符,由于身份證很老,甚至與本人也未必像,工作人員未必能辨認得出。而對身份證主人是否掛失,王愛蓮認為并不重要,“他們掛失只能到公安部門,不會到我們這里。”
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對于陳益麟的遭遇,血液中心認為并無責任,也無法“糾正”。鄭濱稱,血液中心驗血的主要目的是保證采血的安全性,如果被檢驗者血液中發現問題則拒絕其獻血。至于這個人是誰,是否冒名頂替,“沒有必要判斷”。王愛蓮則認為:“這證明我們的驗血工作很到位,避免了可能的血液污染。”
根據上海市獻血條例,雇傭他人冒名獻血的,有關部門將對相關單位進行罰款。鄭濱稱,像陳益麟這樣的情況,應當向上海市獻血辦公室或衛生監督所舉報。
針對近年來出現的幾起血液污染事件,血站均加大血液查驗工作的力度,將血液污染從源頭上“切斷”。“血頭”們總有各種對策。據上海一位職業獻血者透露,冒名頂替現象滲透到獻血的各個環節,即使是有血液傳染病的人,也可以找人替代檢查。也就是說,查的是“好血”,獻的卻是“壞血”。對于這種情況,鄭濱稱,血液中心對于采集來的血樣,還要再度篩選。
據鄭濱介紹,屬于“永久不能獻血”的,大都因為患有可通過血液傳染的疾病,比如梅毒、艾滋病等。相關病毒一旦被查出,電腦系統就會自動將“攜帶病毒者”納入“永久不能獻血”范疇,且無法更改。2006年4月,上海市所有血站都將聯網,這意味著陳益麟在上海任何地方都將無法獻血。
對于陳益麟擔心的名譽權和保險問題,王愛蓮稱,血液中心將為獻血者的資料嚴格保密,不會向任何個人和單位提供。
來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