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運期間,武漢700余名以90后為主體的大學生志愿者,在武漢鐵路局各站點志愿服務乘客,完成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業”。(見《工人日報》2月24日)
這700余名大學生主要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江漢大學等50余所高校的大學生。從1月16日到2月16日春運結束,他們分別在武昌站、漢口站、武漢站、襄陽站等客流較大的站點開展春運志愿服務活動。他們主動放棄寒假與親友團聚的機會,為春運服務,給乘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統計,這些青年志愿者服務旅客超過百萬人次,用良好的服務推動鐵路春運服務工作更進一程。
當2012年春運悄悄離去,在沒有硝煙的春運主戰場,隨著高校開課,大學生志愿者帶著喜悅、帶著收獲,回到校園開始學習新的知識,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對社會大家庭的熱愛,利用寒假期間,主動參入到社會志愿者當中,向社會交了一份最優秀的答卷,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和廣大旅客高度贊譽。
這些青年志愿者投入到沒有硝煙的春運主戰場上,通過個人親身體驗和艱辛的勞動,從中不但了解到鐵路工作人員的辛苦和不易,還可以鍛煉自己,培養了自己的吃苦精神,積累社會閱歷,更關鍵是將來走向社會,該如何為自己的人生定位,擔當怎樣的社會責任提供了最好的參考價值。
在南來北往的火車站這個流動的社會窗口、社會大舞臺,面對每天出現大量背著大包小包、挑著紙箱的準備出行、回家的乘客,廣大青年志愿者們不僅做些引導、幫困的事,他們還協助車站工作人員做好春運安全工作。他們耐心地疏導旅客、熱情地回答問詢、主動接過重點旅客手中的大包小包、耐心攙扶老人走進車廂,這些小事看上去是如此微不足道,但他們的微笑、熱情服務構成了這個社會和諧的中流砥柱,因為流動大家庭里擁有了愛心“志愿者”,讓出門在外的旅客如沐春風,我們這個社會才會變得如此溫馨而有力量。
當然,在大學生志愿者也有澳洲大學生志愿者。筆者在某媒體上讀到一篇《澳洲海歸報名當志愿者》的新聞,不得不為在漢口火車站澳洲海歸志愿者陳宇舟的精神所感動。澳洲海歸志愿者陳宇舟一個90后武漢伢,也是一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金融系研究生。他帶著對社會一片熱心,帶著做義工的真誠,投入到火熱的春運主戰場,用自己的青春熱情,為他人送去溫暖和幸福,在奉獻中收獲著甘甜,也收獲著春天的希望。
大學生志愿者在流動的社會大舞臺,伸出溫暖的雙手,用微笑服務、暖人心服務舉措向社會交了一份最滿意的“寒假作業”答卷,不僅溫暖廣大乘客最后一公里,也讓這個世界處處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