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兒屯車站讓雷鋒精神生根開花
沈陽車務段瓢兒屯站是蘇(家屯)撫(順)線上辦理客運、貨運業務的三等車站,這里曾是雷鋒生前經常為旅客做好事的地方。50多年來,瓢兒屯站幾代職工傳承雷鋒精神,把雷鋒精神作為車站的無形資產和寶貴財富,在工作崗位上以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得到旅客和貨主交口稱贊。(見《科技日報》2月29日)
說起沈陽車務段瓢兒屯站有許多網友真的不熟悉,但要說起雷鋒曾經在火車站為旅客服務那個地方,多少對瓢兒屯車站有點印象。在雷鋒短暫的一生中,他助人為樂,經常到部隊駐地附近瓢兒屯站,打掃衛生,扶老攜幼,迎送旅客,雷鋒的好多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因為電影里、雷鋒日記里、許多歷史記載都有介紹雷鋒同志生前在瓢兒屯車站幫著打掃候車室、給旅客倒水、幫助旅客、做好事、義務勞動的那一幕幕。
50多年來,雷鋒在瓢兒屯站的好人好事教育影響了一代代人,沈陽車務段瓢兒屯站把雷鋒精神視為車站的傳家寶,把雷鋒精神作為車站的無形資產和寶貴財富,用雷鋒精神鑄魂育人,教育職工像雷鋒同志那樣做人做事。每當新職工入路,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介紹學雷鋒的光榮傳統;他們在站臺上豎立雷鋒塑像,讓職工時刻不忘雷鋒就在身邊;他們建立雷鋒精神教育展室,與雷鋒班建立軍民共建關系……,2009年,瓢兒屯站重新翻建,在原站臺上的雷鋒塑像現在已“請”進了新站舍候車室,職工們天天能見到雷鋒,時時能感受雷鋒精神,“雷鋒精神”已深植小站職工心里。
50多年來的風霜雨雪,歷經幾代車站干部職工的更迭,這個站干部職工做雷鋒精神傳人的堅定信念從沒有動搖,他們始終堅持把雷鋒精神展示在一言一行上,融入在工作崗位之中。廣大職工自覺把雷鋒作為一把尺子、一面鏡子,時刻檢查規范自己的言行。
還是回顧一下雷鋒在瓢兒屯車站義務勞動,做好事的真情再現。瓢兒屯站退休職工王海濱回憶,在1961年冬天,遼寧省撫順市鵝毛大雪飄了一夜。清晨5時剛過,瓢兒屯站客運員王海濱拿起木锨準備除雪,朦朧中他發現有人在站臺上除雪。“是誰來這么早呢?”走近一看,原來是一位身材不高、身穿軍裝,帽子上覆蓋著厚厚雪花的解放軍戰士。見此情景,王海濱急忙上前勸他進屋暖和暖和,他只說一句“不累”,繼續埋頭除雪。雪除完了,王海濱上前問道“同志,貴姓?”“我叫解放軍,出差路過這里”,說完他就走了。那一年撫順下了很多場雪,這位解放軍戰士來的也頻繁。幾次接觸后,大家才知道他的名字叫雷鋒。春節到了,正值鐵路春運繁忙的時候,雷鋒就經常到車站幫助客運工作人員清掃候車室衛生,給旅客倒水,扶老攜幼,為旅客服務。王海濱以為雷鋒又是趁出差機會做好事,就問道“春節還出差啊?”雷鋒笑著說:“春節你們忙,我出個公差。”雷鋒幽默的回答,把大家都逗笑了。勞動之余,雷鋒還喜歡與職工交流思想,暢談學習體會。有一次,王海濱不解的問:“你總是一門心思關心別人,圖個啥啊?”雷鋒說:“我和你們都一樣,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為人民服務的目的是一致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
如今,瓢兒屯車站干部職工繼續完成雷鋒同志的夙愿,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許多不平凡的事情。
瓢兒屯車站努力打造車站服務品牌,在候車室建立“雷鋒崗”,設置便民服務臺,配備小藥箱、開水、針線包、捆扎繩、手機充電器、雨傘等便民物品。“有困難就找雷鋒崗”,“敬老扶弱”成為“雷鋒崗”服務的承諾和準則。“雷鋒崗”每班指定一名形象好、素質高的客運員,身披綬帶立崗服務。“雷鋒崗”堅持做到重點旅客及時服務,特殊旅客延伸服務,危難旅客全力服務,送患病旅客上醫院,為有困難的旅客買飯,買車票,被人親切地稱為“鐵路的活雷鋒”。真正做到了像雷鋒那樣做事、像雷鋒那樣做人,從而贏得了南來北往旅客的贊美。
客運職工寧讓自己千辛萬苦,不讓旅客一時為難。春運期間,為了讓旅客買到全國各地的車票,售票員張娟始終守在電腦前,水喝不上嗓子啞了,中午吃不上飯餓著肚子,耐心解釋旅客詢問,想方設法幫助旅客購票。一天,一名旅客想買正月初十到長沙的臥鋪票,一直沒有買到。張娟從網上一邊又一遍的查找,也沒有直接到長沙的車票。她不厭其煩地為旅客選擇購買了從沈陽北到北京的動車組票,然后再買從北京西到長沙的直快臥鋪票,這名旅客感慨地說:“雷鋒工作過的車站名不虛傳啊!”
在離開雷鋒的日子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如今的瓢兒屯站,在雷鋒精神指引下,安全生產、服務質量也獲得了社會的認可以及廣大旅客的贊美:“瓢兒屯站環境美,人也親,到處都是活雷鋒!在這里乘車,真是一種精神享受啊!”
作為雷鋒精神的傳承者,瓢兒屯站積極開展“人民鐵路為人民,創先爭優助您行”主題實踐活動,精心打造雷鋒服務品牌,不斷賦予小站服務新的時代內涵,在助人為樂中展現雷鋒精神的時代魅力。
雷鋒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經常為人民群眾做好事,確實是我們學習的光輝榜樣。在離開雷鋒的日子里,瓢兒屯車站讓雷鋒精神生根開花,用著責任、用著真心行動,干部職工像雷鋒同志那樣做事、做人,把有限生命投入到無限地為人民中去,牢記“以服務為宗旨、待旅客如親人”的服務理念,始終朝著人民滿意的地方大步朝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