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雷鋒精神扎入到每一名職工的腦海里
火車站一直默默無聞的普通工作人員。在工作崗位上,他們實現了學習雷鋒常態化,用實際行動溫暖著南來北往的旅客。記者走進許昌火車站深入采訪,了解到一件件學雷鋒、樹新風的感人事跡。(見《許昌網》2月29日)
還是讓我們一起跟隨記者一起到許昌火車站,記者眼中看到鐵路工人學習雷鋒常態化的一些鏡頭,從幾個小故事中去感受學雷鋒的真實故事。
電話那頭表謝意。2月11日12時左右,許昌火車站客運值班室突然接到電話:“喂,你好,我是鄭州火車站客運值班室,韓金軍旅客乘K369次列車在鄭州下車時,把一個黑色手提包忘在了5號車廂10號中輔,請幫忙查找。”“好,知道了。”許昌火車站客運值班員趙俊杰接到電話后看了看表,K369次列車12時32分到達許昌火車站。12時20分,趙俊杰早早趕到二站臺等候。列車剛一進站,他先向5號車廂的乘務員說明情況,隨后立即走進車廂,在乘務員的協助下為旅客尋找手提包。在10號中鋪的枕頭下面,趙俊杰終于找到了已經被別人轉移的一個黑色手提包,清點后發現包內裝有信用卡、有價證券、駕駛證等物品。為了讓旅客能夠盡快取回丟失的提包,趙俊杰顧不上吃飯,立即將這一信息向鄭州火車站客運值班室報告,并告訴對方,手提包會隨著K370次列車北上,請鄭州火車站及時接車。14時10分,在鄭州火車站客運值班室,韓金軍接到手提包時高興不已,并特地打來電話向趙俊杰表示感謝。
重點旅客得幫助。“同志,俺爹病危我得抓緊時間趕回集寧。可沒有票了,咋辦呀……”2月12日18時左右,一名中年婦女向值班站長孔令寬“求救”。原來,這名旅客名叫趙瑞連,家在集寧的她嫁到了長葛市官亭鄉,當聽到父親病危的消息后,她的丈夫和3歲的兒子一起趕到許昌火車站準備為她送行。“買不到車票可咋辦呀!”趙瑞連急得眼淚在眼眶里直打轉。她的丈夫和孩子還要趕最后一班城際公交返回長葛。此時,城際公交的末班車就要開車了。此情此景,孔令寬一邊安慰趙瑞連,一邊讓其丈夫帶著小孩先返回長葛。隨后,孔令寬帶領趙瑞連來到候車大廳,將重點旅客趙瑞連交給了客運領班孔憲平。孫憲平了解情況后,立即安排她到候車廳休息,又為她送來了礦泉水和方便面。21時48分,客運領班孫憲平將她送到1482次列車上,并向列車長說明了情況。上車前,趙瑞連感動得不知說啥是好。
想方設法找失主。“哪位旅客的手機丟了,請抓緊時間到客運值班室認領。”2月15日9時10分左右,許昌火車站客運員張春麗在檢票時,突然發現在“三品”檢查儀下面有一個黑乎乎的東西,撿起一看,原來是一部嶄新的海爾手機。為了能讓手機物歸原主,她立即將手機交給了客運值班員,并通知廣播員立即廣播,可廣播了近20分鐘,仍無人認領。細心的她考慮到可能是旅客已經進站,沒有聽到廣播。于是,她提醒二站臺接車的客運員對上車的旅客進行及時提醒,讓旅客檢查一下自己的手機是不是丟了。此時,正在有序登乘K600次列車的旅客隊伍里突然有一名女孩兒聲稱自己的手機丟了。隨后,客運人員將該女孩兒帶到了客運值班室,經核實后將手機交給了女孩兒。原來,該女孩兒名叫宋曉美,是鄭州大學的一名在校學生。當女孩兒問起是誰撿了她的手機時,客運值班員將她帶到了客運員張春麗面前。“我剛才從包里掏車票時,不小心把手機掉出來了,幸虧您及時撿到。真是太感謝您了,阿姨!”
點點滴滴都關情,無論是電話那頭表謝意,還是重點旅客得幫助,以及想方設法找失主,都展現出了車站工作人員學雷鋒、做好事的感人事跡,而且這樣做好事還有許多許多。
有人說:雷鋒是“臨時戶口,三月剛來四月就走”。說明學雷鋒走形式、一場風現象,在某些地方還比較嚴重。其實,學雷鋒做好事應是一項長期的活動,而且是常態化,在我們生活、學習、工作當中時時、處處都可以學雷鋒,做好事。比如:許昌火車站工作人員撿了東西主動還給失主,幫助陌生人義務指路,用細小的服務溫暖廣大旅客最后一公里等等。長時間就是這樣良好的環境氛圍內工作下來的,也許在舉手投足之間,你就能感受到“與人方便,讓己高興”的樂趣。
學雷鋒,需要真心行動。當前,鐵路部門正在轟轟烈烈地開展“服務旅客創先爭優”活動,就是要借用雷鋒精神貫穿到我們待旅客如親人的實際工作中去,真正做到“人民鐵路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意識,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當今,更需要大力倡導雷鋒精神,提倡助人為樂、給人以“春天般溫暖”的雷鋒精神,更需要身邊有大量的“活雷鋒”服務工作崗位上出現。
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因此,應該像雷鋒同志那樣學會愛,去愛別人、愛自己、愛生活、愛工作、愛社會主義、愛我們的國家,讓雷鋒精神永遠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