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故里營口站到處都有雷鋒的身影
營口站站前廣場上有一座高聳的雷鋒青銅塑像,仿佛告訴人們雷鋒就在身邊。52年前,雷鋒在營口參軍入伍,就是在如今這座塑像的位置代表新站士發言,從一名優秀的工人成為一名合格的解放軍戰士。現在營口仍有70多位雷鋒生前的戰友。因此,營口是雷鋒名副其實的第二故鄉。(見《人民鐵道網-人民鐵道報》3月4日)
營口是雷鋒的第二故鄉,是“雷鋒班”所在地。為使雷鋒精神薪火相傳,幾代營口站人把雷鋒作為車站站魂,把服務旅客貨主作為雷鋒傳人的驕傲和自豪。在服務旅客創先爭優活動中,營口站充分利用這一傳統教育資源,引導職工把雷鋒精神融入服務旅客之中,努力提升客運服務水平。
營口站學習雷鋒從思想教育入手,讓雷鋒精神深入到每一名職工的腦海里。比如:在車站候車室懸掛了雷鋒同志巨幅照片和毛澤東同志題寫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聘請雷鋒當年的戰友馬萬寶來車站對職工進行傳統教育,邀請車站退休客運主任給職工講述當年雷鋒在候車室為旅客服務的感人事跡,以此來增強職工的服務意識,激發職工服務旅客的熱情。
在服務旅客的舉措上,像雷鋒那樣把溫暖送給每一名旅客。營口站在候車室內設置旅客服務臺、留言簿和便民餐桌,為旅客準備針線、鞋油等旅行必備品,隨時為旅客排憂解難。針對常有旅客將提包忘記在 “三品”檢查儀的實際,車站設專人提醒旅客取包,防止拿錯,受到旅客一致好評。
雷鋒故里學雷鋒更有感召力,營口站干部職工在平凡而又重要的工作崗位上,始終像雷鋒那樣做人、做事,對待旅客像春天般的溫暖,讓廣大旅客從營口站走出去,就能夠感受到雷鋒從來沒有離開我們,營口站到處是雷鋒的身影,溫暖著廣大旅客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