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鐵路事業的發展就是倡導了綠色交通
“我國能源有10%用于交通行業,交通消耗了我國100%的汽油、60%的柴油、80%的煤油。鐵路是所有交通方式中耗能最低、最綠色的,其耗能是水運的1/3、公路的1/37、民航的1/140。”3月5日下午,來自鐵路系統的政協委員李和平用幾個數字為記者算了一筆能源消耗賬,“大運量、低能耗是鐵路最大的特點。因此,無論是從國民經濟發展需求來說,還是對貫徹節能減排的國家大政方針而言,我呼吁國家和社會繼續大力支持鐵路事業的發展。”(見《人民鐵道網-人民鐵道報》3月9日)
今年兩會,備受社會關注的“PM2.5”一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讓包括大氣治理在內的環境問題成為擺在中國各級官員面前最現實最迫切的壓力之一。“PM2.5” “環保”“低碳” “節能” “碳排放”“綠色交通”等熱詞紛紛入選兩會熱議榜。加大源頭治理力度成為兩會上所有接受采訪委員的共識。他們表示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及汽車尾氣、城市揚塵都應成為大氣治理工作的對象,而構建低碳城市、發展低碳經濟成為不少地區的新共識。
還是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當前政協委員對低碳“數字經”得出的觀點。政協委員謝正觀建議:“低碳經濟決定了城市不宜大規模普及小汽車等能源消耗高、碳排放高的交通工具,應倡導公交為主的出行模式。規劃中應壓縮一般機動車道的寬度,從需求上控制小汽車的使用,實現整體節能。”
政協委員楊瀾對記者說,應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方便更多的人乘坐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鐵路也不失為低碳出行的好選擇。為踐行低碳理念,楊瀾還在北京密云種下了一片 “低碳”樹林。來自鐵路系統的政協委員黃強表示,城市里要發展新能源汽車和公共交通工具,城市間、長距離出行就是要發展鐵路尤其是高鐵。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通過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中談到的低碳、環保、節能、綠色交通等問題,讓政協委員們在熱議中,談到了大家關心的交通工具出行,許多委員認為城市間、長距離出行就是要發展鐵路尤其是高鐵是最低碳的出行方式。
眾所周知,鐵路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和大眾化的交通工具。高鐵具有低碳、節能、安全,受雨雪霧等自然環境影響最小的特性和優勢,加快城市鐵路建設是順應了科學發展的時代趨勢。而且人們乘坐高鐵出行,是最低碳的環保方式。因此,支持鐵路事業的發展,就是大力倡導了“綠色交通”,作用、好處是不言而喻。
高鐵就像是一條條血脈,把原來一個個相鄰的城市連接成整體,人們的出行也將會變得更加快捷、舒適,人們生活會越來越美好。特別是高鐵公交化運行方式,不僅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也緩解了春運購票難的問題。鐵路部門也將認真貫徹黨中央關于保持鐵路建設良好勢頭的要求,按照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群眾滿意的原則,把握需求與可能,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科學安排中國鐵路未來發展,必然是又好又快、健康、安全大步朝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