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要對中國的高鐵有信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黃強在此間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一再強調。
他透露,中國今年還將開通九條高鐵,其中包括“哈大”“京石”“石武”等線路。此次九條線的開通,意味著北京到深圳和北京到西安的高鐵路線都貫通了。通常情況下,既有線路經改造營3運時速在200公里以上新建鐵路時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鐵路被稱為“高速鐵路”,即“高鐵”。目前,中國高鐵的最高設計時速可達300至350公里,運行里程已達7000多公里。“如今,中國已是世界上高速鐵路發展最快擁有高鐵里程最長的國家。”黃強說。
自2007年“和諧號”動車第一次開始投入運營以來,中國進入了高鐵的迅速發展期。然而,“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以及隨之而來的2011下半年不少高鐵建設項目停工或緩建,讓人們對高鐵的安全保障打上了一個大問號。
對此,黃強說:“項目建設停滯主要是因國際金融危機導致鐵路融資困難造成的。而針對動車事故中的問題,此次我們在高鐵建設中也進行了查遺補漏,有問題的地方做了整改,并在動車運行前通過聯調聯試的程序進行檢驗。因此,這九條高鐵的安全性更有保障。”正如黃強所說,“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后,國家開展了高速鐵路及其在建項目安全大檢查,適當降低新建高速鐵路運營初期的速度,對擬建鐵路項目重新組織安全評估。韓國《首爾新聞》曾將其稱為中國高鐵的“刮骨療傷”。
黃強則認為,一個交通運輸工具必須要保障旅客的安全,高鐵更要做好這項工作。要能將出現的問題消滅在萌芽期,保證高鐵每一個環節的運行。
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將增加到12萬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鐵路4.5萬公里左右西部地區鐵路5萬公里左右,復線率和電化率分別達到50%和60%以上。然而,在黃強看來,科學來不得半點馬虎,不要因一味地追求速度,而做“時間倒計時”,最重要的是要提供給乘客一個安全舒適可靠的高鐵。
我們也欣喜地看到,隨著我國高速鐵路以令世界驚奇的“中國速度”迅速崛起,中國高鐵不僅展現出中國鐵路建設和管理的智慧,更向世界展示出一張“中國名片”,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關注我國高速鐵路發展。有關專家表示,中國的高鐵建設技術和高鐵工程質量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中國高鐵在設計、建設、制造方面也擁有絕對優勢。隨著京津、武廣、鄭西、京滬等等一條條高鐵的建成與運行,讓世界刮目相看。目前,中國成為世界上擁有高鐵里程最長的國家,中國鐵路部門在修建高鐵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是高鐵建設史上一筆財富。因此,加快高鐵建設,讓高鐵貼地安全飛,給老百姓出行帶來許多方便,給各地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增加騰飛的翅膀,擁抱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