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國籍潛規則必須嚴管
看到“江南浪子之萬軍”個評:全國政協委員葉建農昨提出,“雙重國籍”越來越多地成為沒人管的“潛規則”現象。他建議國家要么使之合法化,要么就要依法監管。法規最怕“原則上”和“特殊情況下”的模棱兩可,卡死就形成嚴格鐵律,放開則松綁相關條件。我贊成放開,起碼中國足球、籃球等可爭取一些世界級球員加盟。
然而筆者嚴重贊成嚴卡。足球、籃球不是生存發展的必須品,國防與科技人才才是咱們中華民族防流失的重點。娛體什么的,愛咋地咋地吧。不是筆者輕視娛體人士,而是不能在世界游戲里拿獎并不防礙大眾對鍛煉身體和看電影聽歌的熱愛熱衷,去圖那名利值么?
江南浪子之萬軍反對說,中國人已經沒有精神追求,難道不能有點娛樂追求?
我也得反問一下,精神沒追求了,這可是必須解決的大問題。若不計后果地追求娛樂,不但解決不了娛樂問題,反而把解決精神追求問題的路也能弄毀了。解決問題不是要分先重后輕,輕重緩急?不然就是破罐子破摔了么?怎么行?
就算如萬軍所說,體育不是昏官亂管,而是真正由市場說話,一樣對經濟拉動很大;就算他也不反對吸收優秀科技人才,兩手抓,可就是出于這些考慮,筆者才感覺國籍得抓嚴。
如果換做是筆者自已,一看能雙重國籍,若品性低點,為了錢,筆者也很高興能投機,咱的技術在哪里能換更多的錢,咱就到哪去,國家安全在咱心里那就真是自已掂量了,多輕多重都自個兒說了算。這雖只是筆者自我假設的,但現實社會中真有這種人,挺多,官二代富二代不在少數。不嚴管的話,虧大了。不僅是國防人才,筆者看中國對其他各領域的人才的出口管的都挺松,那也都是國內培養出來的,甭管是公立還是私孰教出來的,二十年上下消耗掉的還是中國社會的公共資源,憑什么就這么白白送給外國用了,研究成功的東西還掉頭兒到中國來搶奪更多的財富,這帳一算,虧得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