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拒載殘疾人是服務方向偏離了主題
目前,殘疾人在乘坐火車、飛機出行上,還存在一些現實障礙。如何讓殘疾人出行無憂?記者采訪了農工黨黑龍江省委副主委高翔代表和中華慈善總會榮譽副會長周森代表。(見《人民網-人民日報》3月13日)
農工黨黑龍江省委副主委高翔代表和中華慈善總會榮譽副會長周森代表認為:拒載殘疾人乘機現象,在國內各航空公司中普遍存在。目前有效保護殘疾人乘機出行權的《殘疾人航空運輸辦法(試行)》,是中國民用航空局運輸司的規范性文件,法律效力不高,對殘疾人乘機“出行難”未有效改善,并受到一些規定的限制。建議提升保障殘疾人乘機出行權的立法層級。中國民用航空局應根據殘疾人保障法的要求,及時清理部門制定的殘疾人乘機有關規定,刪除或修改歧視性規定以及不合理的限制條款;在制定或修改相關法規規章時,應及時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尤其是殘疾人和殘疾人團體的意見。
航空公司拒載殘疾人的事已經不止一次發生了,新聞上時有殘疾人登機遭拒,航空公司給出的理由大多是“飛機遇險時殘疾人無法撤離”。甚至過半航空公司還稱,如果殘疾人引起其他乘客不適或反感時,可拒載殘疾人。針對民航拒載殘疾人,新聞報道了,網友批評了,殘疾人聲討了,專家學者建議了,可民航部門就是不買賬。其實,航空公司之所以拒載殘疾人,說來說去就是一個利益問題,認為殘疾人影響其他乘客,影響航空公司生意,這么貴的飛機票價,怎么能夠讓一個殘疾人來折騰呢?筆者認為,民航拒載殘疾人是服務方向偏離了主題。民航的服務是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并不是以為人民服務為中心。所以,不管媒體怎么批評?人大代表怎么建議?網友怎么生氣?法律怎么規定?一切都是無效的。
其實,在民航拒載殘疾人服務上,中國民航真的不如美國航空公司。據報道,在美國,航空公司不但不能拒載殘疾人,在過道不止一個的飛機上,還要確保至少有一個無障礙衛生間;客艙里要準備客艙輪椅以方便殘疾旅客上下飛機或者上洗手間。根據《不歧視殘疾人的空中旅行規定》,如果相關人員錯誤操作而遭到殘疾旅客投訴,情況被證實后可能會被處以27500美元的罰款。美國航空公司關愛殘疾人的做法,在這方面還真的值得中國民航部門學學。
要想解決民航拒載殘疾人的問題,并不是有多少法律的制度規定,更關鍵是要確定服務方向的定位。同樣是運輸交通部門,為什么鐵路沒有拒載殘疾人一說?鐵路部門不僅制定了許多關愛殘疾人在硬件上服務舉措,在軟件服務上進一步人性化,比如:從進站、候車、上車、列車上、出站等都有鐵路工作人員一路關愛和照顧。鐵路部門做的這么好,就是有了服務方向明確,始終牢記人民鐵路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朝著人民滿意的方向朝前走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民航部門牢記為人民服務的方向,以人民滿意為服務標準,有了這種服務意識,那么,民航拒載殘疾人現象才會在社會上消失,殘疾朋友在出行的過程中才有無障礙出行,才有著更多的歡歌和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