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人的一生都在旅行。人在這個包含著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世界上走了一趟,什么也沒有改變,什么也不能改變。如果強要說影響了什么,那么可以盲目地、粗略地認為,一個靈魂帶來了肉體,留下了不屬于他的精神;帶來了透明的色彩,留下了聽不見的聲音;帶來了光,留下了被忽略的陰影
地圖
旅行中也充滿了關于地圖的尋覓、爭論、推理、懷疑和想象……一些人不承認地圖的事先存在,他們堅信地圖是由直尺、圓規合理性描繪而成的,但總感到困惑和迷惘,因為他們發現無論計算得多么精確,還是有可能會繪成一張錯位的地圖。另一些人窺見了地圖但暗喜不言,他們因信仰而敬畏神秘。可有時他們也會困惑和迷惘,地貌既成必然,那自己不過就是棋盤上的一子,恪守規則地挪步。個體旅行更像是整體旅行的替代,他們一臉疑惑:我是誰?
驛站
正如水永遠不停地流動,目光對于水的觸及不過是人為的捕捉,人生是絕對的旅行,而驛站不過是相對的人為界定。但是我們需要這種劃分有所寄托而不至于無聊。這假定和短暫的間斷使我們理解了實在、漫長的過程:在一個個逗號中,我們領悟了句中大意;在一個個逗號中,我們認識了句號
家園
從城市到城市,從村莊到村莊,從草原到曠野,從露水到星光……我們走動著,遷移著。夢里夢外不停地走,為了尋找一個寧靜的家園。然而窮盡一生也沒有找到,卻在放棄時發現了它。原來離開了的,便是想要去的地方……我們終于明白:作為旅客,客棧就是家園
水糧
無論物質還是精神,人需要能量以繼續旅行。水糧是一種支持也是一種制約,而不單單是前進的動力。否則,旅行便是水糧的旅行,而與人無關了。超越水糧的供給彈性,向視野中的地平線努力靠近并抵達,是旅行給予我們的最大挑戰。
風景
山的背后還是山,沙漠的盡頭依然是沙漠……沿途的風景已被雙眼望穿:單調、重復、機械、乏味。然而人需要,需要一種善意的欺騙,才能麻醉自己繼續前行。盡管千百度途徑同一座山,但我們依舊堅信,翻過去,就會抵達另一座山
同伴
目光所觸及、傾耳能聆聽的,細微分解開來,都是已經完成、遠逝而去的歷史。我們就生活在不斷回憶的瞬間之中。多少靈魂忽近忽遠、忽明忽暗地同行,可誰和誰也不會真正相遇……多少年以后,當顫抖的燭火滾下樓梯的一剎那,黑暗中你愛過的人一一閃過,你才發現,原來她們都是漸漸模糊、漸漸褪色的影子
行李
比山沉重、比霧還濃、比烏云更黑。蝸牛背著盔殼,攀援于峭壁之上,舉步維艱,但又為何不蛻出盔殼?因為它知道,沒有行李的旅行,如同沒有記憶的靈魂
抵達
一直以來走過很多橋,可總是不能走到河流那一邊。每次快要抵達對岸的時候,忽然轟隆一聲,橋梁坍塌……于是在下落的慘嚎中,噩夢醒來。后來,漸漸明白了:原來途經的所有橋都是同一座,只是從這一頭走到那一頭,又從那一頭走到這一頭……
徒勞
變幻莫測的峽谷和山丘,大風讓我們迷了路。當我們雄心勃勃地向著目的地出發,哪個地方早已消失多年。徒勞,是最本質的生存狀態。死亡,中止徒勞,因為死亡中止了個體的生存。但這并不能改變旅程實質:一部徒勞的黑色歷史,若隱若現著對徒勞的擺脫與反抗,仿佛暗紅的火,與夜色中閃爍
終點
既然有一個起點,就必然有一個終點。如同超乎我們想象的起點一樣,終點也無法言說。且讓我們繼續旅行,向終點不斷靠近,就像這篇正在靠近終點的文字,繼續,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