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牽掛的就是只為旅客那餐溫暖的飯
張道明今年59歲,是昆明鐵路局昆明車輛段唯一的制冷鉗工。1978年他從部隊轉業參加工作34年來,一直負責列車餐車所有電器、炊具等設備的修理和檢查維護工作,從來沒有挪過“窩”。34年的磨煉,他練就了一手快速排除餐車設備故障的絕活。(見《新華網云南頻道》3月15日)
對于一名企業職工來說,59歲意味著即將退休的年齡,意味著可以提前在家休息也無可非議。然而,制冷鉗工卻并不這么想。34年的堅守,張道明從風華正茂的小青工,熬成兩鬢斑白的老師傅。有人問他圖個什么,他淡淡一笑:“誰坐火車不吃東西啊?我不圖什么,就為旅客在車上吃好飯!”
他一旦踏上工作崗位,就感覺到很興奮、很有激情。在一輛臨修餐車的內地板上,探著身子,聚精會神地檢查測試餐車蒸飯箱電路。即使寒冷的天氣,餐車內地板十分冰冷,但他根本不在乎,一直趴到故障處理完畢。昆明開往廈門的K231次列車餐車,報活稱蒸飯箱發熱管短路,餐車14時就要準時出庫,1000多名旅客上車要吃飯,可不能耽擱!”張道明就是這么認為的,也成為他的工作信念和準則。
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是張道明做人的基本準則。1978年從部隊轉業到鐵路以來,張道明的工作就是負責列車餐車內所有電氣、炊具、電冰箱等餐車設備的修理和質量檢查工作。在餐車制冷鉗工這個崗位上,他一干就是34年,從來沒有挪動過一次崗位。“只要張師傅一出手,就沒有處理不了的餐車設備故障!”張道明的同事都這樣稱贊他。
為了那份喜愛的職業,無論是酷暑嚴寒還是白天黑夜,他總是風雨無阻。今年春運期間,張道明忙得連軸轉,每天除了完成正常的工作外,還要24小時保持電話通暢,全天候指導檢車員、餐車乘務員、列車長處理餐車運行中發生的各類故障。每天的工作中,張道明都要到車間地勤值班臺上,了解每一趟列車的餐車故障記錄,逐一復查修理,34年從未間斷。
做好一件事容易,難的是十幾年、幾十年做好同一件事,而34年做出的一件件好事更加不易。今年春運期間,該段每天開行本屬客車39趟、外屬客車13趟,每趟列車的餐車故障都在開車前得到及時的檢查處理,保證旅客都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
59歲的張道明談到自己明年就要退休時,深情地說:“在崗一分鐘,就要負責60秒,這是我一輩子對崗位的承諾。”一個人工作在看似不起眼的普通崗位上,但只要他能夠確立這樣一種為民服務意識,在他的心里裝著工作,并熱愛這個職業,即使他就是再普通,他也會用愛心、用責任投維護著這個平凡工作崗位的形象的使命。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很高的期盼,昆明鐵路局昆明車輛段唯一的制冷鉗工張道明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心中牽掛的就是只為旅客那餐溫暖的飯。在萬里鐵道線上,正因有了像張道明那樣忠于職守、愛崗敬業、對鐵路事業的熱愛和追求,鐵路服務工作才如此獲得社會上更多的口碑和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