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號”機車在千里鐵道線上延伸、發展
在西部萬里鐵路線上,馳騁著一輛“雷鋒號”機車。一茬茬的“雷鋒號”司機就像螺絲釘一樣,在5平方米的駕駛室內,踐行雷鋒精神23年。(見《中國青年報 》 3月16日)
雷鋒在神州大地家喻戶曉,雷鋒精神影響和感染了一代代的中國人。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在大西北的沙漠鐵路上誕生了以雷鋒名字命名的火車機車——“雷鋒號”。從此,隨著“雷鋒號”機車的滾滾車輪,雷鋒精神在蘭州鐵路局不斷延伸、發展,在干部職工心中不斷充實、豐富。今年59歲的“雷鋒號”機車包乘組第一任司機長張鳳舞雖然離開機車司機崗位已經十個年頭了,但他有著深厚的雷鋒情結,每年的2月底或3月初他都會回到單位,看望他的“老伙計”——“雷鋒號”機車。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雷鋒日記》中這些膾炙人口的詞句,代表了一個嶄新時代的道德向往,呈現出撼動人心的精神力量。23年來,“雷鋒號”機車經歷了從蒸汽、內燃到電力機車3次轉型,司機換了一茬又一茬,先后產生了12名司機長,他們就像一滴水、一寸土地、一線陽光、一顆最小的螺絲釘,在平凡而又重要的工作崗位上,始終堅持用雷鋒精神行車育人,立足本職崗位,不斷弘揚和傳播新時代的雷鋒精神。
對“雷鋒號”機車組來說,工作態度固然重要,但更要拿業務水平說話。“雷鋒號”機車第十一任司機長邱江就是一個愛鉆業務的人。進入“雷鋒號”機組以來,邱江總是擠出時間學習業務知識,最終總結出“手勤、腿勤、腦勤、眼到”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機車狀態百分百掌握、安全平穩百分百控制”。“雷鋒號”機車組是一個學雷鋒的“大熔爐”,在此工作過的人,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2005年8月,“雷鋒號”機車執乘方式由“包乘”轉為“輪乘”,這意味著迎水橋機務段所有機車司機都有機會駕駛“雷鋒號”,成為雷鋒精神的踐行者。
在5平方米的機車駕駛室內,倪建生一干就是21年,而且還要接著干下去。“開火車最需要的就是責任心和細心,干久了,難免會感覺壓力大,而且工作枯燥。但是,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再乏味也要干好。”說這句話時,他盯著機車上掛著的一塊牌子,牌子上寫著:“雷鋒對待工作總是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立足本職,盡職盡責,努力以釘子的‘擠’勁和‘鉆’勁,使自己成為工作的內行。”
“雷鋒號”機車組正將雷鋒的螺絲釘精神不斷發揚光大。在“雷鋒號”機車組的帶動下,蘭州鐵路局各級團組織帶領青年團員在春暑運期間義務到車站為旅客提供便民服務,并組織“愛心互助”志愿者為異地職工及當班職工解決家中的困難,為職工集中精力上班吃了“定心丸”。同時,基層各單位涌現出了蘭州客運段“愛心中國結”、蘭州站“親情008”、銀川站“向陽花”、銀川客運段“穆斯林之家”、武威站“祁連之窗”等一批“學雷鋒、見行動”的服務品牌。
永遠的“雷鋒號”機車在千里鐵道線上延伸、發展。如今,雷鋒精神已經在萬里鐵道線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也隨著“雷鋒號”列車伴隨雷鋒精神一路前行,必然會帶動更多的人們學雷鋒、宣傳雷鋒精神,讓雷鋒精神永遠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