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這些默默無聞的山區信號工致敬
汽車穿越武黃高速公路,經過4小時的奔波,3月17日13時,記者抵達黃石市陽新縣西河村。武漢鐵路局東大門、鄂贛兩省交界的四等小站——西河村站坐落于此。小站四面環山,兩頭都是深深的隧道,武漢電務段西河村信號工區6名樸實的信號工在這里揮灑汗水,數年如一日地守護著武九鐵路大動脈。
為保證基本飲食需要,每周上班前,信號工們都要在40多公里外的陽新縣城買好一周的柴米油鹽,然后換兩次汽車,再走兩公里山路來車站。由于車站地勢高,用水極不方便,他們還要用汽車從陽新縣城往車站運純凈水。小站沒有網絡信號,只有一臺電視機,一旦遇上刮風下雨,屏幕上只能依稀辨出人影。
既是這樣,小伙子們卻對工作充滿了熱情。工區工長毛海濤今年剛30歲,就已是工區中年紀最大的了。2010年初,西河村工區成立,毛海濤主動請纓,舍棄都市的安逸生活,背著鋪蓋一頭扎進了山區小站。
工區管轄的車站和20多公里區間信號設備被群山環繞,檢修起來很麻煩。由于區間線路長、設備多,他們每天要步行10公里左右,最多時一次來回走了20多公里。 “餓了,就啃一口隨身帶的干糧;渴了,就喝一口水壺里的涼水。”信號工王琪說, “雖然每天腰都累得直不起來,腳也經常磨起泡,但沒有人叫苦叫累,因為大家都明白什么是責任。”在大家的努力下,從工區成立至今,該站沒有發生過影響行車的設備故障。
毛海濤還利用晚上的空閑時間,給信號工們辦起了業務培訓班,開展了“每日學一題、每周考一次、每月比一次”活動,并對在規定期限內業務有進步的青工給予適當獎勵。除此之外,他們還自告奮勇地向段和車間申請成立了信號技術課題研究小組,并將其命名為 “希望”小組。在切磋討論中,他們的QC攻關課題 《如何養護好S700K道岔》獲得了武漢電務段的QC成果二等獎。
辛勤換來是喜悅,3月初,西河村信號工區被武漢電務段評為“先進工區”,毛海濤也被段里評為“標桿工長”。其實,西河村信號工區的職工們在平凡而又重要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奉獻,只是武漢鐵路局一個班組工作的塑影,在千里鐵道線上,有無數鐵路職工,克服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用實際行動堅守在平凡而又重要的工作崗位上,確保了鐵路大動脈的安全暢通,我們為這樣的鐵路職工感到驕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