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爺爺”8年義養鄰家女童
2012年04月06日
父親日夜在與死神搏斗中煎熬,年輕的母親不堪重壓,離家后一去不返,杳無音信。一個家瞬間支離破碎。此時,他們的3歲女兒,命運會是怎樣?幸運的是,上天沒有讓這個可憐的孩子流離失所,衣食無著。一對非親非故的老夫婦,用溫暖的雙手和懷抱接納了她,給了她最無私的愛。8年來,他們用自己的精心照料,給了孩子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和這個孩子真有緣
學會的第一個詞是“爺爺”
昨日中午12時15分,61歲的肖水英一邊看著墻上的掛鐘,一邊在窗口探出身子焦急地張望。小屋里彌漫著誘人的飯菜香味。飯桌上,土豆片、炒雞蛋和蒸魚剛端上桌。而63歲的陳勇,正在麻利地將清洗好的三副碗筷擺好,一切就緒。
老夫婦是武昌區白沙洲的退休工人,均年過六旬,如今住在堤后街一棟出租屋里。
12時20分,樓道里果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爺爺,我好餓啊!”還沒進門,就聽到了婷婷(化名)清脆的聲音。望著孩子大口扒飯的樣子,陳勇和肖水英相視一笑。一晃,他們跟孩子在一起,已經生活了8年半。
婷婷今年已10歲,正在上小學四年級。她的父親叫吳懷清,湖北紅安人。2003年11月,他跟婷婷22歲的母親費云(化名),都在上堤前街的小廠里做事。由于一天常常要上班12個小時,孩子無人照應,只好托人找到陳勇夫婦,請求將孩子寄托在他們家。
那個下午,當婷婷被帶到陳勇夫婦跟前時,那模樣讓兩人心酸:1歲5個月的娃娃,頭發生得稀稀落落,牙齒只有幾顆,還不能獨自走路,甚至不會說話。
于是,退休的陳勇夫婦就成了婷婷的“爺爺奶奶”。婷婷很乖巧,喂飯就大口大口地吃,睡覺就老老實實地睡,從不尿床,兩人打心眼里喜歡上了她。“這孩子跟我們很有緣分啊。來了還不到兩個月,就開口叫人了,第一個詞竟然是爺爺。”陳勇回憶起那一刻時,仍帶著驚喜。
愛心傾注破碎之家
把鄰家女當成親孫女
2004年底,吳懷清突然喉嚨嘶啞,說不出話來,于是去醫院做穿刺檢查。一周后,檢查結果出來:喉鱗狀細胞癌。這幾個字,讓這個37歲的漢子精神幾乎崩潰。
為了撐起這個家,吳懷清強打精神四處去借錢。次年3月,他終于躺上了醫院手術臺。住院一個月,傷口還沒康復,4萬元醫藥費就花光了,他只好悄悄離開醫院,去小診所拆線。
全喉切除術,使吳懷清喪失了說話能力,連進食都要重新學起。但這還不是最慘的。剛出院沒幾天,費云就跟吳懷清說:“我們分手吧。”盡管吳懷清不同意,但不久后,費云就回黃陂娘家了。
眼看著婷婷的家在瞬間支離破碎,陳勇夫婦痛心不已。他們上門給吳懷清送去幾百元生活費時,發現他獨自在家吞著米湯。而3歲的婷婷,懵懂地看著爸爸不知所措。“孩子,你就放心地交給我們吧。有我們一口飯吃,就不會讓她餓著。”陳勇拍拍吳懷清的肩膀說。“婷婷以后就是我們的親孫女。”
吳懷清無法發出聲音的喉嚨嗚咽著,淚如雨下。“也許是我們上輩子欠了婷婷的吧,這輩子我們必須用余生來償還!”說起當年的決定,陳勇用命中注定的緣分來解釋。
每年都會拍全家福
八年朝夕相處結深情
每年6月30日婷婷生日那天,陳勇夫婦都會把婷婷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起去拍生日照和全家福。從3歲時的憨態可愛,到現在的清秀伶俐,婷婷出落得越來越惹人疼愛。
2009年陳勇60歲大壽時,他和老伴、兒子兒媳、剛滿周歲的孫子以及婷婷,一起拍了張全家福。“兩老有福氣啊,孫子孫女雙全!”經常有人這么說。除了部分鄰居外,大多數人都不清楚陳勇夫婦和婷婷的關系。
對于照顧婷婷,盡管陳勇夫婦的兒子很支持,但兒媳卻并不完全理解。“何苦來呀!你們這么大年紀要去照顧一個非親非故的伢!”兒媳偶爾會發點牢騷。兩人并不解釋,只是笑。“我們能理解她的看法,畢竟這孩子耗去了我們幾乎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連親生的孫子我們都沒這么帶過。”肖水英說。
婷婷4歲時,一天半夜,肖水英突然發現她全身滾燙,體溫到了40攝氏度。由于住地偏遠,找不到出租車,一整晚,兩人只能不斷地用溫水給孩子擦身降溫,焦慮地等著窗外發白。一到6點公汽開班,兩人再抱著孩子奔往醫院。直到孩子完全康復,他們才打電話告訴吳懷清。婷婷多次生病,陳勇夫婦總是獨自承擔。“婷婷父親工作太辛苦,照顧自己都很不容易,能不讓他操心就不讓他操心。”陳勇說。
由于發現較早,吳懷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隨后一直在漢陽打工,有時一連兩三個月都沒法抽出時間來看望婷婷。過年時,陳勇夫婦會親自將婷婷送到他那里,擔心他們疏遠了父女之情。可過不了幾天,婷婷就會鬧著要回去:“哪個地方都沒有爺爺奶奶家好!”她告訴父親,在爺爺奶奶家,自己可以撒嬌,吃零食,有人幫著梳頭,有人輔導作業,還經常外出去玩,連爺爺的衡陽老家,自己都去過好幾次了。“干爸,干媽……”幾年后,當吳懷清終于學會用氣發音時,這樣稱呼陳勇夫婦。
擔憂今后無力照顧
保留座機等待舐犢之愛
3月29日,當吳懷清去看望婷婷時,發現她手里多了個學習機。“花了200多塊,同學們都有,爺爺奶奶就幫我買了,以后學英語就更方便了。”婷婷開心地告訴父親。
每個月,婷婷的花費不下600元。這對于退休費還不到3000元的陳勇夫婦來說,并不是個小數目。肖水英患有糖尿病,陳勇有高血壓,兩人每個月吃藥就要花800多元。好在街坊四鄰都很關照,常常會送舊衣過來給婷婷,省了不少費用。
現年已46歲的吳懷清,每月打工收入不到2000元。為了感謝陳勇夫婦倆,他隔段時間會送點錢過來,200元,300元……“多了干爸干媽不會要,我虧欠他們太多了!”吳懷清告訴記者。
除了對婷婷未來的擔憂,還有一件事讓陳勇夫婦始終無法釋懷:婷婷的母親費云走后,多年來杳無音信。
懂事的婷婷幾乎從來都不打聽媽媽的事。肖水英這樣告訴懵懵懂懂的她:“等你長大了,媽媽一定會來找你的。”為了讓孩子相信,兩人盡管搬家了,也都用上了手機,卻一直沒停掉座機,并仍保持8年前的號碼。“婷婷媽知道這個號碼,我們希望有一天,她會打電話來跟婷婷說說話,安慰一下孩子。”陳勇告訴記者。
“現在,我左眼已失明,只剩下右眼的微弱視力,老伴的身體也不好。無論我們倆誰先倒下,婷婷都要受苦了。所以,我們余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好好照顧婷婷,讓她得到更多的愛,直到她長大成人!”肖水英說。
說完這句話,一直都很平靜的陳勇終于忍不住紅了眼睛,肖水英則抹起了眼淚。(楚天金報 記者胡彩麗 通訊員戚丹 陳霜 圖/記者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