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24歲支教女教師割腎救父
2012-04-10
昨日,在華西醫院,高興媛和父親。
昨日,騰訊微博網友@毛利輝一條微博引發了各方的關注,“割自己的腎,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但在云南昭通巧家馬樹鎮小米地博愛小學支教的、80后小姑娘高興媛做到了。父親患上尿毒癥,病情逐漸惡化。24歲的她決定割腎救父,并于近日在成都做了手術。面對褒揚,媛媛說:救一命,就是救一個家……但我不想讓別人知道……”
短短幾個小時,這條微博的轉發和評論達到上千條。記者輾轉聯系上還在病房里的高興媛,電話中,她反復說,一家人能夠健康的活著是最大的幸福。
“12321”
“12321”對媛媛來說,是個特別的數字,時間在這一天定格——2012年3月21日,她的一個腎移植到了爸爸的身上。
“好像沒來得及反應,就進了手術室。”電話那頭,媛媛告訴記者,手術是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做的,當天上午的7點多,她被推進了手術室。當她再醒來時,大概是當天中午1點多,已經躺在了自己的病床上。而爸爸是在早上11點進的手術室,大概下午4點左右出來的。
說起爸爸的病,電話那頭有低低的啜泣,“爸爸這個病好幾年了,一開始在昭通和昆明的醫院都做過檢查,沒有查出病因,皮膚變色、沒有力氣,醫生說是缺鐵性貧血,我們就一直這樣醫。”媛媛說,直到去年,爸爸有一陣子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了,根本吃不了飯,于是弟弟就帶著爸爸到成都檢查。
當尿毒癥的診斷結果出來后,對于這家人來說無疑是個晴天霹靂,“我和爸爸是特別特別的好,這么多年來,為了讓我們姐弟倆讀書,為了讓我們生活好一點,爸爸一直特別辛苦,特別不容易。”媛媛說,爸爸也是一位老師,在昭通永善一個鎮的小學教書。從小因為受父親的影響,媛媛報考大學時選的就是師范類院校。畢業后,她又選擇到離家較遠的巧家縣支教,因為她覺得那個地方特別需要老師,跟孩子們在一起,讓她感到很開心,也力所能及想把自己的知識教會給孩子們。
這并不是沖動
盡管不少網友在質疑這位80后女孩的輕率,但媛媛說,她不會后悔作出這樣的決定。
“不是沖動,是一家人決定好的事情,只有一家人健康地生活在一起,才是最大的幸福。”啜泣聲停了,媛媛的聲音非常堅定。她說,去年底弟弟帶著爸爸到成都檢查并確診后,當時弟弟就去配血型,但是不符合。而她的血型是“O”型,和爸爸的一樣。治療尿毒癥并不是沒有他法,一般就是透析和換腎。
為什么不選擇透析呢?“我當時看到那些來做透析的人,有血透和腹透兩種方式,經常要到醫院,稍不注意就感染,不是人過的日子,我不應該讓爸爸過那種日子,直接想到的就是讓他能夠好得徹底一點。”媛媛說,當得知爸爸是這個病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救他,畢竟一家人能夠健康地活在一起,生命才有意義。
當她的一些朋友知道她的舉動后,都勸她不如借助媒體得到一些社會幫助。媛媛對他們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我不想讓別人知道。”
直至住進成都華西醫院后,毛利輝等朋友不斷地通過電話、短信、微博等方式寬慰及對她鼓勁時,她的想法才開始改變。“是的,有些人覺得80后不懂事,沒有責任心,我希望通過我的事情讓同齡人珍惜自己的親人,多一點責任。”
掛念學校里的60個孩子
“爸爸目前情況基本可以,就是有點貧血,有些指標偏低。”媛媛說,自己目前康復得也還不錯,就是不能久站。準備近期就重返學校,回到那些翹首盼望她的孩子們身邊。
媛媛告訴晚報記者,雖然自己的事情得到學校的很大支持,讓她安心照顧父親,養好自己的身體。但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對孩子們負責。在她所支教的小學里,她教語文,帶著兩個班:一個是六年級,有27個學生;還有一個學前班,30多個學生。六年級班面臨升學考試了,以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來看,回去之后上課可能是上一半休息一半,但無論如何,都要把自己該做的事、該盡的責任盡到。
媛媛返校后,她的媽媽還將繼續留在成都照顧爸爸,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看看排斥反應。今后,爸爸可能要長期服用一些藥物穩定病情。
媛媛的故事很快傳播開來,網友們紛紛送來祝福。在高興媛的騰訊微博上,每條消息前,都有那個數字“12321”。對網友的關心,媛媛說,網友的祝福太多,自己又不能一一回復,所以委托記者向所有關心她的網友說一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