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10余年共獻血1600ml
2012年04月19日
溫州熱心市民王女士10多年間累計獻血達1600毫升,可當家人急需輸血時,兩次費勁的取血經歷讓她對“一人獻血,全家受益”這句獻血宣傳語產生了懷疑。昨天,溫州市中心血站相關負責人表示,可能系工作人員工作不到位引起的誤會,將會對此事進行調查。
熱心獻血者取血卻遭拒
王女士在社區工作多年,不僅自己帶頭獻血,還時常鼓勵他人參與獻血。從1999年首次獻血至今,她已累計獻血7次,共計1600毫升,最近一次是在2007年7月。
今年年初,丈夫因病入院治療,術后發現有出血情況,需要輸血。由于醫院A型血沒有庫存,王女士便揣著自己的3本獻血證和醫生開具的單子前往溫州市中心血站取血。
然而,王女士的取血要求卻遭到血站窗口工作人員的拒絕,并被告知“沒血”,要求先去獻血后方能取血。“當初不為圖什么,只想著為救死扶傷盡一份微薄的力量,可真到急需的時候,血庫工作人員的說法令我有些寒心。”王女士表示,她今年已經過了55歲,按照規定已過了獻血年齡。
為取血無奈“大鬧”血站
王女士說,自己每年都會組織社區居民去獻血,還要時常苦口婆心地向一些對獻血想法存在誤區的居民進行解釋。“我丈夫也獻過2次血,如今躺在病床上亟待輸血,卻反而拿不到血了。”王女士非常納悶,難道自己常掛在嘴邊,對人說的“一人獻血,全家受益”成了一句空話?
無奈之下,王女士從血站一樓一直“鬧”到五樓,“五樓辦公室內一名女‘領導’終于受不了,給樓下窗口打了通電話,讓對方給我點血,這才拿到1個單位(200毫升1個單位)的血量”。而醫生當時開具的單子需要的是3個單位血量。
2月27日,丈夫病情出現反復,需要再次輸3個單位血量。這一回,王女士同樣費了一番周折,才最終拿到2個單位血量。而2次的取血過程,讓王女士有些心灰意冷:“接下來還得組織社區居民去獻血,自己都出現疑慮了,又該怎么去動員他們。”
血站承認人員工作不到位
溫州市中心血站副站長黃國永昨天接受采訪時表示,像王女士這樣熱心獻血的群眾理應享受“優先用血”,“可能是血站工作人員情況說明不到位而引起誤會”。
黃國永解釋說,溫州目前的血液存量非常緊張,但都會保證一定量的急救用血。對于非“急救用血”,擇期手術用血則采取“互助獻血”的方式,這在《血液管理使用法律法規》中也有說明:“為保障公民臨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國家提倡并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
“王女士取血時,可能窗口人員僅簡單地說‘沒血',’先去獻血‘,未作進一步解釋才引起誤會。”黃國永補充道,市民今后若到血站遇到困難,可以撥打咨詢電話88917086,將會有工作人員及時作出反饋。
向王女士致歉之余,黃國永還表示血站工作人員的確存在工作不到位的情況,并承諾會對此事進行調查,給其一個滿意的答復。
王女士則認為,不時有聽說血庫告急的消息,有時采血車還會遭遇采不到血的窘境,血站方面應當有所反思。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十三條:“無償獻血者及其家庭成員按照下列標準同時享受臨床免費用血:無償獻血累計達一千毫升以上的,本人終身免交臨床用血費用;其家庭成員五年內免交其獻血量兩倍的臨床用血費用。”
《血液管理使用法律法規》:“為保障公民臨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國家提倡并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