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陪乞討老太吃薯條
2012年05月07日
昨日,一張十分有愛的照片在網上流傳。
5月5日下午,在南京大學廣州路麥當勞門口,一位來自美國的留學生和一位83歲的乞討老太太坐在街邊的臺階上,他們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著薯條。這一幕被網友拍了下來,傳到微博上,網友們大量轉載,希望能找到這位有愛心的外國小伙子。
昨天,記者打聽到了這位外國友人的消息,他是南京大學的留學生,目前在南京一家公司實習,他是一個熱愛公益事業的小伙子,他認為人和人之間應該相互關愛,他也希望能為中國多奉獻自己的一點力量。
微博:
洋小伙與老人分吃薯條
“今天麥當勞門口,一個外國人買了兩包薯條,分給乞討的老奶奶一包,兩人席地而坐,開心地吃著聊著。好溫暖。”微博上這樣寫道。
照片被網友大量轉載,紛紛稱贊外國小伙有愛心。照片上,小伙子和老奶奶都坐在街邊的臺階上,小伙子一頭亞麻色頭發,斜挎著一個橙色背包,手里抓著一包薯條。邊上的老奶奶頭發已花白,穿著藏青色布衫,打著赤腳,手里也抓著一包薯條。
他們身后的店面上寫著“南京法律書店”,眼尖的網友一眼就認出照片地址就是南大廣州路麥當勞門口。
乞討奶奶:
他給我薯條和礦泉水
昨天下午,記者在南京大學廣州路麥當勞門口找到了照片中乞討的那位老奶奶,老人今年已經有83歲。“那個外國人看著不是有錢人,穿著很一般啊!”老奶奶向記者介紹。
奶奶回憶,5月5日下午兩三點左右,她像往常一樣在街邊乞討,一位外國小伙子坐在麥當勞里吃東西,小伙子和老人就隔著一道玻璃,不知怎的,外國小伙走到老人邊上,遞過來一包薯條,說:“給你的,吃吧。”老奶奶接過薯條,說了聲謝謝。小伙子沒有馬上走,而是坐在奶奶邊上陪她一起吃。
老奶奶從來沒吃過這東西,也不知道該怎么稱呼,她把薯條叫做“條子”,在她看來,這薯條遠不如一元錢的饃好吃。老奶奶說:“那個外國人是好心,但是我牙口不好,嚼不動。”
外國小伙不一會就把手里的薯條吃完了,老奶奶看他吃完了,就把手里的薯條遞給他,說:“我牙不好,還是你吃了吧。”小伙子也沒有推辭,把剩下的薯條吃掉了。這位外國朋友怕老奶奶渴,還特意買了一大瓶礦泉水,從中倒了一半給她。
昨天,老奶奶還拿出了自己接水的瓶子,里面還有三分之一的水,她說:“這就是昨天那個小伙子倒給我的水,還沒喝完呢。”
老奶奶介紹,她來自安徽鳳陽,在廣州路附近乞討已有兩三年了。家庭條件不好,有個兒子是殘疾的,自己又有腦梗塞,需要掛水,但是家里沒有收入來源,只能隨同鄉人出來乞討。
記者隨后詢問了南京法律書店的一位工作人員,據工作人員回憶,5月5日下午兩點半到三點之間,確實有個外國人和乞討老人坐在臺階上吃薯條,后來還買了一大瓶礦泉水給老人喝,兩個人坐在一起大概有十分鐘,偶爾還搭了幾句話,但是距離挺遠,聽不清。當時店里正在核賬,正好看到門口這一幕,覺得這個老外挺有愛心的。
老師:
洋小伙平時就愛公益活動
微博上傳的這位外國年輕人到底是誰?有不少網友猜測是附近高校的留學生。昨天,記者經過多方打聽,終于從一位在南京大學做保衛工作的焦先生處了解到這位外國友人的信息。焦先生介紹,他在學校執勤時經常在金銀街附近碰到這位先生,大家都喊他杰森,為人很隨和,見面后經常會打招呼,時間長了也就熟悉了,焦先生猜測,杰森應該是南京大學的留學生。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南京大學曾憲梓樓中文領航項目辦公室打聽情況,辦公室張老師介紹,微博上給老奶奶吃薯條的人確實是他們項目的學生,他的中文名叫陸杰森,是美國人,來自亞歷山大州立大學,大概23歲。
去年8月底,陸杰森來到南京,他是學教育專業的,來南京之前,中文功底就很好。現在在中國已經學了一個學期的漢語,完全可以用中文交流。張老師介紹,杰森平常就是一個樂于助人的人,學校也會組織這些留學生做一些公益活動,他們每周會去社區做一些社會志愿活動,每次都會給一些有需求的人提供1-2小時的義務勞動,而杰森對待這些公益活動態度很認真,在他看來,幫助別人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張老師說:“杰森跟我談過,他想為中國作出自己的貢獻,他很喜愛中國,以后也會從事與中國交流相關的工作。”
杰森:
最喜歡幫小孩補習英語
記者昨天終于聯系到了有愛心的外國小伙陸杰森,他的聲音很年輕,中文也很流利。對于自己給乞討老人薯條一事,他表示是一件很平凡的事,他沒想到自己會在網絡上火起來,大量媒體和網友的關注,反而讓他覺得不安,他說:“我是一個低調的人,不希望這件事影響我的生活,我這么做是應該的。”
陸杰森說,當時給老奶奶買薯條沒有其他想法,就是覺得她挺可憐。他認為,每個人生來都是平等的,即使是乞丐也應該被關注。杰森認為人應該常懷一顆感恩的心,關心每一個人,正是這樣的想法,他在中國常常會做一些公益事業,他最擅長的就是幫小孩補習英語,是免費的。
目前,杰森并不住在校園里,他已經參加工作,在一家運動品牌公司實習,現在住在實習單位提供的宿舍里,今年6月份,他的留學生活就完全結束了,他會回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