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人”教師堅守講臺17年
2012年05月31日
記者30日見到河北省泊頭市郝村鎮盧樊莊小學教師樊秀峰時,他正像個“木頭人”一樣,“蹭”著腳步,在講臺上給學生上六年級數學課,寫完板書后連回頭說話都非常吃力。
樊秀峰身患強直性脊柱炎17年,只有手、胳膊、膝蓋和腳脖子能動,由于常年坐不下,備課、看作業等只能站著。由于邁不開腳步,別人走10分鐘的路,他得“蹭”一個小時。他用頑強的意志講述了一段身殘志堅的感人故事。
樊秀峰生長在一個教育大家庭,老父親生前從事教育事業近40年,姐姐和弟弟都是教師。1984年,21歲的樊秀峰高中畢業,經過考試,也成為一名小學教師。由于教學成績突出,學校安排他年年教畢業班數學。
1995年,在教學一線不斷探索的樊秀峰,經常感覺莫名的腰疼,以為是天天坐著備課、看作業累的,貼貼膏藥,沒當回事。可是,病癥越來越明顯,脊柱越來越僵硬,醫院診治后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
“老師,您好好休息,病好了快給我們上課。”學生一天兩三次地往樊秀峰家里跑。離開講臺,離開學生,樊秀峰感覺一天的時間是那么漫長。早晨、中午、傍晚,學生們上下學,他就會拄著拐杖站在門口,看看孩子們。
在家剛待了一周多,樊秀峰不聽家人和學校領導的勸說,拄著拐杖回到了學校。“一上講臺,我就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一周、兩周、一個月……可是病癥卻越來越嚴重了,頸、胸、腰、雙胯等處的關節越來越僵直,樊秀峰成了“木頭人”。
從此,樊秀峰失去了坐的“權利”,站著吃飯、站著看書、站著備課、站著批改作業……由于雙胯關節僵直,雙腿也開始萎縮,分不開叉,走路也由過去的邁大步變成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蹭”。
家和學校僅僅500米的小路上,樊秀峰要“蹭”近一個小時,卻每天總是提前到校,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跟頭。一次,他像往常一樣往學校“ 蹭”,剛出家門不遠,腳下一絆,人直挺挺地摔在地上,頭磕破了,滿臉鮮血。當時沒有一個過往的人,他不得不用手吃力地抓著地一點一點爬到一棵小樹旁,然后扶著樹挺著“直背”吃力地站起來。到醫院一查,輕微腦震蕩。只住了一周院,樊秀峰就又堅持回到了時刻眷戀的講臺。
由于身體不便,樊秀峰上講臺,先用手扶著講桌,右腿向后彎曲抬起,然后身體轉動90度,右腳才能踩上講臺,而后右腿蹬勁,帶動整個身體上講臺。上課時,樊秀峰想轉頭,也必須整個身子費勁地全轉過來,板書也不能像常人那樣從黑板這邊寫到那邊,他只能把胳膊抬到黑板一半的高度,一只手按著黑板,另一只手在他的能力范圍內書寫。
下課后,在辦公室的床頭靠一陣兒,就是他最好的休息。時間長了,辦公室的床頭被磨得十分光亮。回家后,樊秀峰第一件事就是到床上休息,總是等到妻子叫他吃飯才起來。
樊秀峰用“直背”身體力行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無聲的教育。長期同樊秀峰搭伴的班主任馬巧娥老師介紹,一年夏天下大雨,學生們都認為樊老師可能來不了了。快打上課鈴時,樊秀峰在妻子的攙扶下,歪歪斜斜地“蹭”進了教室。打那以后,天氣不好時,不用說,班里的大孩子就會主動到樊秀峰家里扶他到學校。
鉆研業務,用“癡迷”“上癮”來形容樊秀峰并不夸張。碰上什么業務難題,樊秀峰不吃飯、不睡覺也要想法解決。課余時間,樊秀峰搜集了大量有關數學知識的小故事,在課堂上活躍氣氛雖是身體患病,但樊秀峰教出的成績總是在郝村鎮學區名列前茅。他先后獲得河北省滄州市師德標兵、河北省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