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3歲女孩照顧癱瘓母親
2012年6月12日
馮會蓮在給癱瘓的媽媽按摩,這是她每天的“必修課”。張鵬翔攝
中新網邢臺6月11日電(張鵬翔 高曉輝 王偉超)
6月11日上午,記者在廣宗縣陶辛莊村見到了馮會蓮。略顯消瘦的女孩,戴著一副眼鏡,扎著高高的馬尾辮,衣服雖有些褪色,但是干凈整潔,整個人顯得很有精神。馮會蓮見到我們,也不怕生,很自然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4年前的一個早晨,熟睡中的馮會蓮被母親匆忙喊醒,“閨女,你爸突然喘不過氣來了,快去喊人。”迷糊中的馮會蓮,趕緊穿上衣服跑出家門喊鄰居,鄰家又幫忙打電話叫醫生。然而等醫生趕來,馮會蓮的父親已因突發心臟病無法救治。
“就留下癱瘓在床的媽媽和我。媽媽承受不住打擊,一連哭了好多天,每日精神恍惚,總覺得爸爸還活著。每到晚上,媽媽就說給爸爸留著門,他一會就回來了。”馮會蓮說,當年,看著病床上的媽媽,仿佛自己一下長大了。她告訴自已,“我是家里的頂梁柱,要撐起這個家”。
馮會蓮的媽媽張春景患有腦瘤,手術后留有后遺癥,雙腿漸漸無法行走。時間長了,雙手也開始不靈活,整個人癱瘓在床。馮會蓮的父親去世后,娘倆和姥姥住到了一起,由姥姥照顧馮會蓮的母親。然而,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又被打破了。年邁的姥姥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病情越發嚴重,照顧媽媽的重擔,全部落在這個9歲孩子稚嫩的肩上。
“我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燒水、做飯,給媽媽擦臉、擦身子、按摩活動筋骨,喂媽媽吃飯。然后騎20多分鐘的自行車到學校上課。中午12點放學,再趕回家給媽媽做飯,下午2點再趕回學校。下午5點半放學拿著書包作業往家趕。”當日,馮會蓮給記者詳細數了一遍她每日的作息時間。自從馮會蓮的母親癱瘓在床,除了學校放假,四個寒來暑往,成了雷打不動的日程。
馮會蓮的母親張春景告訴記者,她女娃有一個習慣,每天上學前,都會對她說:“你一定要好好躺著,別亂動,行動不方便,不要摔著。”而馮會蓮放學回家進院門的第一句話則是喊“媽媽”。“有一次,我睡著了沒有應答,嚇壞的會蓮哇哇大哭,急忙沖進屋里,看到我安然無恙才松了口氣。”
曾經,張春景看到女兒辛苦,不想拖累女兒,試圖喝安眠藥自殺。當天,正好馮會蓮放學回家,看見張春景手里拿著姥姥曾經失眠用剩下的安眠藥,一把奪過去:“你不能走,爸爸已經不在了,你就是我的全部,我愿意照顧你一輩子。”說完,母女倆抱頭痛哭起來。自此之后,張春景打定主意要為女兒好好活著。
每年的農歷十二月初六是張春景的生日。每到這個日子,如果馮會蓮在外面,就會盡快地趕回家,精心給媽媽準備一份禮物,還會寫上紙條。“媽媽不識字,我就念給她聽,媽媽,我愛您,祝您生日快樂。”
馮會蓮的家,僅有三間不大的北房,早已有些發舊。然而,屋內卻被馮會蓮收拾的利落整齊。記者看到,母親張春景躺在床上,床單鋪的平平整整。
馮會蓮的班主任鞠翠紅告訴記者,馮會蓮帶動學習氛圍的能力特別強,一直是班里的學習委員。雖然她是核桃園鄉中學唯一的走讀生,但是學習成績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學校知道馮會蓮的情況后,免去了她在學校上早讀和晚自習的時間,但是馮會蓮一直嚴格要求自己。
“馮會蓮的家里本身并不富裕,她爸爸的離去,媽媽的癱瘓更是讓這個家雪上加霜。”
記者了解到,馮會蓮一家全年收入僅千余元,雖然日子過的艱難,但馮會蓮一直堅持讀書。當日,記者問起馮會蓮苦不苦,累不累時,她微笑著說:“我爸我媽一把屎一把尿把我養大,現在只有媽媽一個人了,我活著就是要更好的照顧媽媽。”
對于未來,年僅13歲的馮會蓮用堅定的語氣對記者說,“只要有一線希望,就得好好讀書,只有上學才會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