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難辨!養老金缺口數字滿天飛
江蘇天一智能設備有限公司
2012年6月16日
1997年養老保險改革之后,社會各界對養老金缺口的關注越來越多,這種憂患意識值得肯定。2006年,人保部門負責人稱當時的養老金缺口是2.5萬億元;社科院學者估算,截至2010年底我國養老金缺口為1.7萬億元。這是過去已經形成缺口的數字。
中國銀行等機構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報告指出,人口老齡化沖擊下我國養老金的統籌賬戶將給財政造成巨大負擔。建議實施延遲退休年齡,國有股劃撥,機關事業單位改革等多措施以緩解壓力。
還有很多涉及未來若干年的預測數字。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有關領導曾引用世界銀行報告指出,2001年到2075年間養老金收支缺口將高達9.15萬億元。中國人民大學研究表明,1997年到2033年期間產生約8萬億元人民幣的養老金債務總額。還有剛剛披露的數據,到2013年養老金缺口將超18萬億元。
關于養老金缺口的數字滿天飛,讓人難辨真假。
這些矛盾的數字讓人一頭霧水,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多年前人保部負責人披露的缺口就高達2.5萬億元,而如今統計卻顯示,截至2011年年末結余1.9萬億元。難道說,這幾年養老基金進賬大增而支出大減?這似乎又不好理解,因為這幾年我們多次提高養老金發放標準,退休人數越來越多,顯然支出增加了不少。
在各種研究機構放大養老金缺口的同時,人保部的數據卻顯示,不僅沒有缺口反而還有結余。那么,究竟該相信2010年底缺口為1.7萬億元、2013年缺口為18.3萬億元,還是該相信結余1.9萬億?換言之,公眾是該為中國的養老問題操心,還是相信有關部門所說的“不存在養老金缺口”——不用去操心?
顯而易見,無論是延遲退休年齡、國有股劃撥,還是加大財政對養老保險轉移支付力度,這些改革的前提都是要搞清楚養老金目前究竟有沒有缺口,如果有缺口,缺口又是多大;而且,還應該根據人口老齡化的速度科學計算出未來10年、20年甚至50年的養老金支出問題,這是調整今后改革力度與方向的關鍵。
然而,目前人們連真實的數字都搞不清楚。按理說,人保部統計的結余數字是準確的。但也不能斷定中國銀行披露的18萬億就完全沒有參考價值。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筆者以為,首先要把“養老金缺口”這個概念搞清楚;其次是計算方式應進行科學論證。如此,養老金有沒有缺口,或者說缺口有多大,才能形成共識。
據悉,“養老金缺口”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當年收的養老保險費不夠支付當年的養老金支出,就是“收不抵支”;另一個是指“空賬問題”。另外,測算方式也有多種,有的是分級測算法,有的是推測法和估算法。當不同機構對基本概念理解不一,或者測算方式不一,結果注定差異很大。
盡管從人保部的表態來看,未來全國養老保險基金能夠做到長期收支平衡,似乎不用大家去操心,但是,從養老金入市、研究推遲退休年齡等動向來看,中國的未來養老問題大家還是很關注的。尤其是,在“未富先老”的國情背景下,只有今天多一份憂慮,明天才可能放心養老。
養老金的缺口問題,當務之急是摸清真實的養老金現狀,究竟有沒有缺口,或者缺口有多大;同時,根據目前的國有資本支持、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以及企業和員工繳納養老金情況等,精確計算出未來養老基金能否做到長期收支平衡。只有當研究機構、官方、社會就養老金問題形成諸多共識,然后推動相關改革,養老問題才不會困惑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