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放棄城里工作機會去支教
2012年7月2日
一提到90后,不少人會將自我、叛逆、張揚、輕狂、早熟等標簽貼給他們。然而,記者就遇到了一位“另類”的90后。
一條山間小路順著寬闊平靜的河流蜿蜒,河的另一岸連著起伏的山脈,北海市合浦縣曲樟鄉(xiāng)井山小學就坐落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90后李欣璇就是在井山小學支教的英語老師。
一個在北海市出生、長大的城里孩子,為何會選擇到一所山村小學支教?她背后有什么故事呢?近日,記者走近她,聆聽她的故事。
最調皮班級被她“收拾”了
井山小學有一至六年級,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學生幾乎都是留守兒童。“孩子很調皮,課堂上跑來跑去的,還跟老師頂嘴。”該校校長說,其中六年級的課最難上了。
但這群“調皮鬼”卻被李欣璇“收拾”得服服貼貼的,從沒有一名學生逃課,甚至沒有學生欠交作業(yè)。
陳文婷是六年級的學生,父母在廣東打工,她和兩個弟弟跟著快70歲的爺爺奶奶生活。“我們都很喜歡英語課。”陳文婷說。
原來,李欣璇靠耐心和愛心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她剛來學校時,孩子們還不會用英語從1念到10,“同樣是六年級的孩子,他們和城里的孩子差距怎么這么大?”隨后,李欣璇用了1個月左右的時間,每天只教孩子們用英文讀數(shù)。
李欣璇課間還經(jīng)常到各個班級“串門”,看孩子們寫作業(yè),輔導進步慢的學生,跟他們練習對話,和他們一起玩耍。在孩子們的眼里,李欣璇不僅是老師,更是好朋友。“李老師從來不會覺得我們笨,她經(jīng)常跟我們講外面的故事,我好想考到外面去讀書。”陳文婷說。
放棄城里工作機會去支教
李欣璇到井山小學支教,并不只是來體驗生活。在北海市,李欣璇的媽媽一直堅持做助學方面的公益活動。有一天,媽媽從井山小學帶回了一個小女孩:“這是你妹妹,以后她就住我們家,跟你一起上學。”原來,那個小女孩因為家庭貧困,成績優(yōu)異的她考上城里的學校,家里卻供不起。井山小學的校長找到李欣璇的媽媽,她立刻答應接那個女孩到北海上學。那個女孩在李欣璇家一住就是好幾年,現(xiàn)在已經(jīng)考上大學了。
李欣璇從小就受到熱心公益的媽媽影響。2011年,在廣州讀大學畢業(yè)的她,毅然放棄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北海,“我總覺得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正巧,井山小學緊缺英語老師。李欣璇獲悉后,便扛起行李前去支教了。支教的生活很艱苦,想到縣城買些東西,摩托車、巴士要轉好幾趟。一到晚上,學校周圍一片漆黑,村里還有很多亂跑的野狗。“天色一黑,我就不敢到操場那邊上廁所了。”李欣璇說,夏天,山里的蚊蟲特別多,她卻不敢開門開窗透氣。
為了不遲到,每天早晨五六時,孩子們就來上學了。中午放學,孩子們就一溜排開,坐在校門旁的圍墻腳下,吃著從家里帶來的白粥配咸菜。孩子的衣服和鞋子很多都是臟的、破的。李欣璇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幫助留守兒童是未來的方向
今年暑假,李欣璇即將完成支教任務。“看到很多孩子學會了簡單的英語對話,我很開心,覺得自己的努力有了收獲。”李欣璇說。
在李欣璇看來,給農村留守兒童教知識很必要,但幫助他們爭取到和城里的孩子們平等的競爭機會更重要。“留守孩子的出路在哪里?”這是李欣璇常常自問的問題。
接下來,李欣璇打算去北京繼續(xù)學習,同時想?yún)⒓訋头隽羰貎和墓鏅C構或項目,她希望自己能有更大的力量幫助這些留守兒童。“幫助留守兒童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李欣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