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女兒尋父親遺骨63年
2012年7月5日
上月23日,每日新報一則《63年了 我們終于找到了您》的報道講述了魏翠英老人63年苦尋父親遺骨的故事。昨天,老人終于來津完成了心愿。
天津烈士陵園的無名烈士墓前,這位已經73歲的老人顯得非常激動。她蹲在地上,抱著父親的烈士證不停地哭著、說著,表達著一個女兒對父親由衷的想念。這一刻,老人已經等了63年。
孫媳 她是拿命來看父親
今年端午節,魏翠英老人經過了63年的期盼,終于在本市的平津戰役紀念館,得到了在天津戰役中犧牲的父親的信息。雖然經過查找,在本市的幾處烈士陵園都沒有找到父親的骨灰,但當老人得知自己的父親很有可能安葬在無名烈士墓中時,仍然立即決定要來天津拜祭老父親。
魏翠英老人的大女兒告訴記者,臨行前的一個晚上,她的母親拿著烈士證明死死不放手,不停地念叨過去的事情。昨天凌晨4點多,老人在兩個女兒和孫子、孫媳婦的陪伴下,從遼寧省凌源市的一個小村莊出發,驅車400多公里,在雨中行進了8個多小時,下午13:00左右終于到達了天津。老人的孫子陸先生稱,老人身體算不上硬朗,在面包車的狹小空間中直坐得雙腿發麻。“奶奶不讓吃飯,說吃飯太耽誤時間,一心想早點見到自己的父親。奶奶這次真是在拿命來看父親了。”老人的孫媳婦說。
老人 “終于看見了”
昨天14:20,在烈士陵園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兩個女兒攙扶著魏翠英老人,走進了無名烈士墓。幾個人的眼睛都是紅紅的,雖然腿腳不便,但老人家的每一步走得都很急切。烈士墓前并沒有墓碑,只有兩個由鮮花簇擁著的石臺。雙手抱著父親的烈士證書,73歲的老人蹲在石臺前痛哭流涕,一聲聲呼喊著父親,“終于看見了——”魏翠英老人不停地重復著這句話。老人一輩子一直守著家鄉的茅草屋,因為那里是她父親生活過的地方。這一次是她頭一次離鄉來到陌生的城市。是為了盡孝道,也為了看一看這片父親曾灑下熱血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