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老人攢退休金助學
2012年7月13日
石家莊八旬老太捐3000元退休金助學
這是一位令人肅然起敬的老人,她攢起退休金捐資助學10余年,從不和受助人見面,也從不主動和受助人聯(lián)系。她說,退休之后只想為社會再貢獻一份力量,不為任何回報,只為收獲心靈的升華。
7月9日下午,記者來到崔書榮老人的家,這是石家莊一處老居民小區(qū)的兩室一廳,裝修簡單樸素。老人將3000元現(xiàn)金放到記者手中,希望通過利群陽光助學活動幫助那些貧困的學生。“如果明年我還在世,我還會找你們捐款的。”老人家爽快地說。
捐助也要講究方法
崔書榮老人是一位退休教師,雖然已82歲高齡,但精神矍鑠、神采奕奕,開口便說,“我不是心血來潮,你們也不用顧慮我的孩子們會說忽悠老太太的錢,我捐助貧困生已經(jīng)10年了,孩子們都支持我。”
老人家說“我捐助的孩子以高中生居多,有石家莊5中、11中、25中、27中、42中、師大附中、平山實驗中學,每個孩子每年捐助1000元學費,直到讀完高中。前后有幾十個孩子,有的打電話向我表示感謝,也有的寫信給我匯報情況,有的高興地告訴我考上了哪所大學,有的沒考好打電話來哭一通,也有的幾乎沒什么聯(lián)系。”“我從來不會主動和任何一名資助人聯(lián)系,也幾乎不給他們回信。”老太太說,這是她多年助學堅持的原則,“因為每個年輕人都有自己的驕傲和自尊,我不想給他們帶去不必要的負擔和傷害。”有一次,她要把1000元學費捐給省會橋西區(qū)某中學的貧困生,老太太琢磨了半天,最后讓女兒以鄰居的身份給捎了過去。
就這樣,崔書榮老人家一邊捐款,一邊小心翼翼地考慮著受助者的感受,她的細心令人動容。
留點精神更有意義
崔書榮老人家當了一輩子老師,1962年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時,工資每月50.5元,退休后工資只有45.75元。“那時候我的兒子讀研究生,每月的補助是70多塊錢,比我這有著30多年工齡的人都多。”老人家一輩子沒拿過高工資,這些年退休金漲了不少,她依然把錢看得很淡。
老太太大學念的是中文專業(yè),尤其喜好古典文學。目前她基本上不怎么出門,一個人在家看看報紙,上上網(wǎng),或者吟誦自己喜歡的詩詞歌賦。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赤壁賦》,她依然能一字不差、聲情并茂地背誦。她也自嘲,“我有職業(yè)病,看到一些人、一些事,總?cè)滩蛔≈钢更c點,因此就上網(wǎng)寫寫博客,表達一下自己的意見。”
崔書榮老人說,“人活著的意義在于過程,我只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自己當老師的時候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現(xiàn)在退休了,也該為社會盡點微薄之力。因此,她選擇了資助貧困生,希望自己能真正幫助一些孩子解決一些問題。而自己真的從中收獲了很多樂趣,只有愿意付出的人才能體會這種樂趣,這種心靈升華的美好。
在老人的書桌上,有一個厚厚的文件袋,里面裝的是她捐錢的收據(jù)、榮譽證書、還有學子來信。當記者把3000元捐款收據(jù)交給老人時,她鄭重地接過來,收進文件袋,認真地說,“這也是我留給孩子們的遺產(chǎn)。錢不論多少都是有限的,留點精神傳下去,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