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隊長收養智力殘疾棄嬰
2012年7月31日
1981年3月的一天,一個腦袋特別大的女嬰被發現遺棄在砬子山村的一個荒山上,有人將這個女嬰送到了生產隊長陳士章家中,面對這個腦積水的女嬰,有人勸他扔了或者送到福利院,但他拒絕了:“好歹是條命,進了家門就要養到底。”
31年過去了,這個殘疾棄嬰現在除了會吃飯,其他什么都不會干,陳士章一直養得無怨無悔。但9年前,他得了腦血栓,生活不能自理,要靠妻子照顧,將來養女怎么辦,成了他心頭一大難題。
山上小樹林發現“大腦袋”棄嬰
1981年3月的一天,甘井子區砬子山村陳屯的一個撿糞的老頭,在陳屯西北山上的小樹林里,看到一個紅色小被裹著什么東西,放在樹下。老頭上前一看,里面竟然包著一個嬰兒。
“誰家把孩子扔到山上了?”老頭立刻叫來附近幾個干活的村民,村民見嬰兒還有呼吸,就將其抱回村內,送到了陳士章家。陳士章當時是砬子山村陳屯的生產隊長,妻子董連運一直未生孩子。
3月正是冬末,董連運清晰記得,那天非常冷,孩子送進屋時,小臉和身上都凍紫了。讓她印象更深刻的是,孩子“頭特別大,跟成人大小差不多”。
“進門就是一條命,總得救。”夫妻倆找來村里的剛生完小孩的婦女,過來給棄嬰吃奶。“人家一看這孩子就說,就說頭比自己孩子大了好幾圈,會不會有啥病啊,快點去醫院查查。”董連運說,過了幾天,她也發現,孩子的腿一段粗一段細,看來真的是有問題。
倆口子帶著撿來的女嬰到醫院一查,大夫說可能是腦積水,需要做手術,得花幾萬塊。因為沒錢,他們就把孩子抱回了家。
“有人勸我們,孩子父母一定是知道孩子有病,才扔到了山上,你們也別養了,扔了或者送到福利院吧,這樣的孩子要養活得需要很多錢。”董連運說,雖然很多人這么勸,她都沒動搖,“孩子好歹是條命,不能這么扔了,再說了養了一段時間,也有了感情,更舍不得”。
更重要的一點是,陳士章是生產隊長,如果他不收養,就更沒有人收養了。陳士章給這個女嬰,起名叫麗娜,隨了自己的姓。
6歲會走路 不知道“1+1”等于幾
陳麗娜的成長并不順利,發育要比正常的孩子晚,6歲時才會走路,智商也有些問題,不愛說話,反應也慢。快到了10歲,麗娜才上學,到了學校,就知道瞎跑,老師講的東西都聽不明白,甚至連“1+1”都不知道等于幾。于是,念了一段書后,麗娜退學了。
在她19歲那年,附近一個福利廠招工人,廠長看在陳士章夫妻倆的關系,把麗娜招了進去。“孩子也不會干什么,就是剪個線頭,還都剪不好。”董連運說,即使這樣,他們倆口子還是高興得不得了,因為他們不能照顧麗娜一輩子,等他們走了那一天,孩子要自己學會生活。
但好景不長,五六年后,福利廠因為動遷,就解體了。陳麗娜回到家中,從此再也找不到活干。
2001年,經別人介紹,已經22歲的陳麗娜結了婚。對方是山東人,父母都不在了,比陳麗娜大11歲。“男方連房子都沒有,為了給女兒找個歸宿,我們老倆口給操辦了婚禮,把我們的房子騰出一半,讓他們住。”董連運說。
當初辦婚禮時,就有人勸他們,女兒這個樣子,還花什么錢辦婚禮,但陳士章夫妻說:“進我家門一天,就是我閨女,是一輩子的閨女,沒什么親的、養的區別。”
養父母癱瘓憂心女兒未來
2003年,陳士章得了腦血栓,雖經搶救命保住了,但行動很是不便。更不幸的是,第二年,他在家左腿被砸骨折。自此,他徹底生活不能自理,衣不能穿,飯不能吃,大小便也要妻子接。
而已經20多歲的陳麗娜,每天只知道吃飯,其他什么活都不會干。董連運說,即使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東西,女兒都只顧自己吃,從未想到要到父母。
“那段日子真的特別難,我去醫院照顧老伴,就得麻煩鄰居,給麗娜做口飯,否則女兒連飯都吃不上。”董連運說,她身體也不好,有高血壓和心臟病,每天都靠藥支撐。
陳麗娜的丈夫在一家養老院工作,一個月1400元,全年無休。所以,照顧陳士章父女倆的活,就全壓在了董連運身上,從來都不敢長時間離開家門,就是出去買個菜,也要快去快回,生怕老伴要大小便或者摔倒了。
記者采訪時,董連運叫麗娜也過來,結果她一句話也沒說,就倒在了自己屋里的沙發上。等母親過去叫她起來拍個照片時,她稱自己“肚子疼”,倒在沙發上就是不起來。
“我們也知道她智力有問題,跟她什么也說不明白,我們老倆口在時,能照顧她一天算一天,要是將來我們走了可怎么辦?”董連運說,這是他們夫妻最擔心的事兒。
陳士章現在說話很費勁,但他一直擔憂女兒的未來,希望有關部門能給女兒辦個低保,或者將來他們夫妻不在時,能否有個養老院收留這個不會生活的女兒,他們就算走了,也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