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71年的綠色和平組織目前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分部,而中國分部于1997年在香港成立,北京和廣州設有聯絡處。該組織上周三發表了題為《“毒”隱于江——長江魚體內有毒有害物質調查》的報告。報告稱,該組織2010年1月到3月在長江沿岸的重慶、武漢、馬鞍山和南京四座城市采集了兩種常見的鯉魚和鯰魚進行檢測后,發現了被稱為 “環境激素” 的壬基酚(NP)和辛基酚(OP),以及廣受國際關注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PFOS)。部份魚體內則還檢測出了汞、鉛、鎘等重金屬。星期二,身在中國大陸的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武毅秀對本臺表示:這些化學物質一方面是在生產當中大量的被使用,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特征是它非常難被環境所分解,它在全球范圍內可以進行遷徙,然后在環境中可以輔助到媒介中而且極難被環境所分解,比如說它不會隨著污水處理被處理掉。
武毅秀還說,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在生物體內具有累積性,因而可以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形成健康隱患。壬基酚(NP)在中國很多河水及沉積物中被檢出,包括重慶地區的飲用水。而最近的研究也顯示,中國的嬰幼兒和兒童的血液樣本中發現了全氟辛烷磺酸。武毅秀說,很多國家已經對這些有害物質進行監管,但是中國卻沒有該監管體系。
她說,(PFOS)和NP,OP在世界很多別的國家和地區已經作為一種被重點監控的化學物質被限制使用,或者是禁止使用,但是因為在我國,對于這些化學品,我國還沒有出臺任何法規去監控,去監管他們,所以看到在我國出現上升的趨勢。這個報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我們想要通過這個報告去喚起一定的憂慮和關切,需要我們的政府在這方面能夠加緊一些工作,來填補化學品監管的空白。
報告指出根據中國環保部2006年一份調查報告,中國2萬家化工企業中,位于長江沿岸的就有近萬家。長江也是接納全國廢水量最多的一條河流,報告中還指出,長江作為中國第一大河,養育了全中國1/3人口,為沿岸的186座城市供水,受影響人口達四億人。而該份報告被大陸許多媒體轉載后引起很大反響,星期二晚中國經濟網報道說,很多市民打電話表示憂慮,對此,安徽省漁業局主任科員表示,該環保組織的結論有一種不正確的引導作用,如果用這個結論是不科學甚至是不負責任的。
武毅秀周二晚對此表示:報告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國內重視化工廠污染問題。她說,在發布會的當天很多的記者也是很關心這個問題,這樣試驗的檢測過程能不能有科學的權威性,我們本身并不是一家科研機構,其實我們報告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證明這三種有害物質在長江水質里是存在的,它在上、中下游水質當中都可以發現,絕大部分魚里都檢出了這種有害物質,我們這樣的一個送檢的過程和這樣的一個結果是可以支持我們這個結論的,那么這樣的一個物質的存在暴露了我國在化學品監管中面臨的不足和挑戰,我們報告的本意是想要論證這樣的一個問題。
大陸環保人士吳立紅說,這跟沿江兩岸的企業偷排污水有關,他們號稱有兩萬多家化工企業,這個就牽涉一個政治問題,上面的領導講要怎么搞好,到下面政府他們要獲取最大的利潤,如果偷排污水就是偷錢,就能獲取最大的利潤。第二個原因,中國的官方包括一些環保部門,地方政府部門官員素質很差,他們的素質導致有官商勾結現象出現。
吳立紅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太湖環保公益事業,記錄其環境破壞狀況,并揭露官商勾結破壞環境的黑幕。但被地方政府打壓,07年他被以“敲詐勒索”莫須有罪名判刑三年,今年四月剛刑滿出獄。吳立紅說,萬一你聽不到我的聲音了,我就永遠在這個地球上消失了,早就有人過來警告了,下次不是三年,就是送你上西天,政府處罰了沿湖成千上萬家企業,企業記恨的是你,所以到頭來企業和政府都恨你。
以上是亞洲電臺記者方媛的采訪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