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醫生13年出診分文不取
2012年8月14日
七旬醫生退休13年免費義診23000余次
他,72歲,兒女孝順,退休之后本該享清福,但真實的他,手機24小時開機,全天候待命,只要病人打個電話,他就會出現在病人身邊。他就是蜀山區井崗鎮寧溪家園居民的“健康衛士”——王衛東。退休13年來,王老共出診23725次,平均一天義診5次,卻沒有收過一次錢。
走訪: 平均每天免費義診5次
8月10日上午10點多,記者來到該小區,問了兩位正在聊天的大媽,就知道了王老的住址。記者剛到他家,正好碰上王老從隔壁的大溪地小區看病歸來。
老人臉色不錯,雖72歲了,頭上卻沒幾根白發,只是聽力不好,人多時需要帶上助聽器。其家也很樸實,墻上掛著“梅、蘭、竹、菊”四幅畫,顯示出了房屋主人的品位。
“忙時,一天出診十幾次也是正常的。”王老告訴記者,由于找他看病的人多,他的手機號碼已經變成公開的了。只要別人一個求助電話,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白天夜晚,他騎上自行車十幾分鐘就趕到病人家。
自1999年他從一所鄉村衛生院退休后,13年來,王老一共出診了23725次,幾乎平均每天出診5次。誰家有什么樣的病人,需要怎樣調理,這位72歲的老人腦中有一本完整的資料。
居民: “只要他來了,病就好了一半”
和記者聊了十幾分鐘,王老口袋里的電話響了。電話是焦奶奶的家人打來的,焦奶奶已經91歲,除了高血壓,身體還不錯,只是人年齡大了,容易胡思亂想。每次王老去看焦奶奶,都是簡單地測個血壓,并不開藥,然后陪老人聊聊天,幫助她慢慢擺脫掉精神負擔。“只要王醫生來了,我媽的病就好了一半。”焦奶奶的家人說。
隨后,記者在寧溪家園小區里調查了一下王老的“知名度”,調查發現小區里的居民提起王老均交口稱贊。
說起王老,居民陳師傅說,王老為其親戚治好了多年的頑癥后,分文未收,拗不過家人的謝意,只留下來吃了頓便飯。
社居委: 曾照顧癌癥晚期病人1月余
“王衛東老人是老黨員,也是我們醫療小分隊的志愿者。”蜀山區井崗鎮十里廟社區工作人員韋軍,是該分隊的組織者。他告訴記者,社區委組織的每一次義診,王老都沒有錯過。為鄰居量血壓、測血糖、安撫病人……一忙起來就忘記了他也是位七旬老人。
韋軍記得,2006年,王老曾經和醫療小分隊的另一名志愿者一起照顧社區里一位晚期癌癥病人一個多月,一直到病人安詳離去。
“現在十里廟社區都知道有這么一位免費醫生。”韋軍說。
當天的采訪結束,王老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這沒啥,人老了要多做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