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孝女”再次高考圓夢
2012年8月23日
圖為翟見英讓躺在病床上的母親看《錄取通知書》 宋錦豐攝
中新網張家口8月22日電 (譚地 宋錦豐)時隔5年,又一份沉甸甸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落到翟見英手中。面對錄取通知書,驚喜之余,翟見英再次犯了愁,她不想又一次與大學擦肩而過,但看著臥病在床的母親,擔心和憂愁依舊糾結著她。她對記者說:“想帶媽媽媽一起上大學”。
8月21日,隨張家口市文明辦領導及河北北方學院負責人一起,中新網記者走進了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縣安家堡鄉翟見英的家。
事件回放
今年3月24日,一則《萬全孝女棄學伺候病母》的報道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河北省委宣傳部長艾文禮當日批示:“看了翟見英事跡很感人,‘百善孝為先’,見英同志棄學伺候病母的事跡令人感動,令人敬佩;感動敬佩之余,我們應該幫助見英母女,在生活上予以照顧,在其母治病上要有所體現,真正做到‘善有善報’。”
3月26日,滿載著社會各界愛心的87800元捐款送到了翟見英母女的手中。
3月27日,張家口市委書記王曉東親自到萬全縣看望慰問翟見英母女,叮囑見英“不僅要照顧好母親,也要照顧好自己,要鼓起勇氣克服各種困難,并且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各項素質。”臨走前他把印有自己名字和聯系方式的聯系卡送到翟見英手中,并以個人名義拿出工資捐給見英母女。
隨后,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8月22日,翟見英電話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她收到社會各類捐款將近15萬元,除還了借款1萬多元外,其余的基本用來維持母親治病。
翟見英說,母親每天吃藥就需要270多元,這點錢也維持不了多久。但好心人借給的錢不能不還,他們的恩情,自己永遠都忘不了。
有母親在的地方就是家
翟見英今年22歲,媒體這樣描述她的家:兩間老屋和左右鄰居的房子比起來,顯得又矮又小,一張破舊的雙人床,兩個紅漆柜子,上面一臺罩起來的電視機,一個碗柜、一口水缸和一個低矮的小茶幾,這就是翟見英家的全部家當。8月21日,記者再一次走進翟見英的家,除了新添的一臺電腦,家里并沒有什么改變。
翟見英說,電腦也不常用,特別耗電,雖然縣里給配置了無線上網卡,但上網費用很高。她說,雖然有了捐款,但每一分錢都要盤算著花。
翟見英告訴記者,自己3歲時母親得了腎病,隨后又得了糖尿病。5歲時,父親狠心地離開了。
翟見英表示,這么多年來,母女倆相依為命,母親就是她的生命,有母親的地方,就是她的家。
一套5年前的舊教材助圓大學夢
據翟見英介紹,因家庭原因,她5歲多入了小學,17歲高中畢業,2007年,她的高考成績461分,被石家莊外語翻譯職業學院錄取。
翟見英回憶說,高考并沒能改變她的命運,由于母親病情加重,迫于現實的壓力,她放棄了這所學校。但幾年來,她還是對那所給自己發了錄取書的院校充滿憧憬。
今年4月,翟見英再次翻出塵封已久的課本,并報名參加高考。她說,在她離開學校近5年的時候,社會各界的關注讓她重燃對高考的希望。然而,由于原來的大綱教學已改成新課標教學,翟見英最終用一套5年前的舊教材參加的考試。“一來費錢,二來不好張口跟人借,臨近高考,因為借書耽誤了別人學習不好。”
因為每天需要買藥熬藥,照顧母親,翟見英用在復習上的時間50多天全部加起來僅100多個小時。一套舊教材,100多個小時,她考了433分,超出本三線30多分,被河北北方學院中文專業(專科)錄取。
想帶母親上大學
8月21日,當翟見英拿到河北北方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時,再一次陷入矛盾。翟見英說,報考這個學校,一是考慮離家近,便于照顧母親;二是選擇專科學習,希望早畢業早參加工作。上大學肯定是自己夢想的事情,但母親怎么辦?
對于此事,萬全縣安家堡鄉鄉鎮府表示,可以將翟見英的媽媽安排到鎮上的養老院。然而,翟見英還是放心不下。“我想帶媽媽一起上大學。”翟見英如實對記者說,“照顧媽媽這么多年,只有我最了解媽媽的病情,如果我不帶著媽媽,確實很不放心。”
據翟見英介紹,母親常常半夜被疼醒,這幾年自己跑遍了萬全及張家口市內的大小中藥店,通過向坐堂的老中醫求教,現在已基本掌握中醫按摩方法,雖然治不了本,但還是能減輕母親的一些疼痛。
翟見英的母親常潤果說:“當年孩子為了我放棄學業,我心里一直都很內疚,如果不是疼痛得厲害,我不會耽誤女兒的。”
常潤果回憶說,當年棄學的時候,翟見英哭著說,“我不能擱下媽,也許社會會幫助我上學,可是我不能不管媽,我得讓媽活下去。”常潤果說,有時候看著孩子在院子里偷偷地哭,她也心如刀割,不能讓孩子再傷心了。
8月22日,翟見英在電話中對記者表示,馬上要開學了,這幾天心里特別糾結,如果這個愿望不能實現,上大學也只能再一次與她擦肩而過。
翟見英稱,經歷了這么多事,自己已經變得很樂觀了,因為這個家需要她。